第六十三章 新竹县 一-《铁幕降临》


    第(2/3)页

    这是陈福成,九芎林街的代表。他喘着气,操着一口浓重的海陆腔客家话,“田组长,大伙儿天没亮就出发,一口气赶了这么远的路,休息一下再进城吧?!”

    米大福也从后面追了上来,帮着他翻译。米大福现在也是九芎林工作组的成员,他闽南话、客家话都会说。

    田中惠放慢了脚步,从黄挎包内拿出一条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带着一丝羞涩,“很对不住大家,看到城门就在眼前,我走着走着脚步就控制不住了。”

    她看到城门外的摆着一家茶摊,扬着脸说道,“咱们喝口茶,再进城吧!”

    田中惠说的是标准官话,九芎林这几个村寨代表虽然说的是客家话,但他们长期担当村寨头头脑脑,与官场上的人也时常接触,官话也能听懂一些。

    这六个代表一齐笑嘻嘻的表示,“好的,好的,一切听从田组长的安排!”

    九芎林位于高山生番地区与新竹平原的交界地带,盛产稻米,九芎林街也是竹堑溪中上游一带最大的市街。一周前,田中惠带着工作组进入了九芎林街。看到八个身穿蓝色对襟小褂的明军,扛着着枪来到九芎林,领头的竟然还是一个女子,老百姓起初吓了一跳。

    九芎林虽然离竹堑城只有20多里地,但受竹堑溪的阻隔,道路曲折狭隘,从竹堑走过来起码得一个上午,所以很少有衙门差役跑到九芎林,除非是征粮征丁征缴苛捐杂税。

    九芎林街总理等头面人物立即张罗着要摆下茶果桌子招待工作组,田中惠连忙予以制止,告诫他们,工作组是来搞复兴革命的,不是来贪图享受的。田中惠直接在街口的广福宫借了一进院子,扎下营盘,门口挂上“大明九芎林地区华夏复兴工作组”的牌子。

    明军船坚炮利,整个北台湾都已经知道,九芎林这边有乡勇八十多人全部失陷在艋舺,九芎林的老百姓正发愁怎么营救。看到明军工作队开进九芎林街,当即就有好多被俘乡勇的家眷跑到广福宫,询问自己孩子的情况,探听能否用钱财赎回。

    台湾是闽粤移民漂洋过海一代代拓荒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因为满清对沿海居民渡台进行严加控制,偷渡到台湾的以男子居多,台湾的女性相对比较稀少,女子的地位向来都是很高的。另外由于台湾僻在海外,妇女的礼教束缚相当也比较宽松,为妇女提供了开放自由的风气,老百姓对于女子出头露面几乎没有什么抵触情绪。

    田中惠明确告诉他们,大明是老百姓的大明,是全体华夏子民的大明,乡勇纯属受到满清的蒙蔽,大明爱民如子,决不会为难自己的百姓,更不会为了钱财,扣押勒索自己的百姓。

    对于田中惠的话语,九芎林的百姓是半信半疑。自古皇权不下县,城内的衙门胥吏只有派捐派税,才会跑到九芎林。老百姓本以为工作组也是来刮地皮的,但很快他们就被工作组的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所征服,更为工作组的宣传鼓动所感染。

    当晚,田中惠就把九穹林街的鼓乐鼓动过来,在祠堂门前的空地上,搞了一个文艺晚会。锣鼓一响,周边五村一街的老百姓全跑来看热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