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父子同心-《腓特烈大帝》
第(2/3)页
在接下来的几十天里,腓特烈劳碌奔波,敦促了四所新学校的落成。有的取名为“工农子弟启蒙中学”,少数学校接受了太多的教廷注资,在洽谈后,最终办成了军教一体的军校,名为“圣教军官学校”,以“义务”“勇气”“坚韧”“细致”为校训,招生更加严苛,所以迟迟未开学。
维多莉娅见识了腓特烈的壮阔演说以后,对此人产生了执着的信任,不肯放过每一次开学典礼,只要腓特烈演讲的地方,她必须露面沾光,就算只走个过场,她都乐此不疲。
奥菲莉娅唯恐神官看上她哥哥,宁肯推了银行的事务,都要寸步不离地跟着哥哥跑,美其名曰“业务宣传”,其实马车上一直藏着柴刀。
腓特烈奔波劳累,事必躬亲,用区区六万拨款,建立起十三所启蒙中学和两座军官学校,让整个教育部都见识了敛财鹰的节约。
激进民族主义的萌芽已经种下,亟待开花结果。
国家社会主义的理想已经燎原,只等矛盾激化。
极端爱国的民族主义,和理想国描述的社会主义,这两种被渴求的理念,像两条热情滚动的岩浆,在碰撞和火花中流淌融合,诞生了国家社会主义的雏形。
万幸的是,这一切都来自于一名封建大贵族的领导,所以他会制止贫民阶级的暴力革命,而是用国家权力进行社会改良。这股改良主义思潮,能形成高度民族化的社会主义;更有利的是,他那远见者的卓识,也保证了他的领袖权威,能让国家社会主义在非常时期表现出惊人力量。
而坚信女皇正在沉迷债务、腓特烈已经退居二线必败无疑的哈布斯堡中央银行,就坚定地抓住良机,开始认真的搞事情。
腓特烈潜心办学,让布雷施劳德放松了警惕,他开始专注于扩大战果。
1735年十月末,离开宫廷政变,已经过去了整整65天,动荡的恐慌慢慢平息,而战争的利润才初见端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