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千秋节(3)-《闲庭花事了》
第(2/3)页
杨侯爷颤抖的接过那刀,手指小心的抚过刀身,小心翼翼的模样,仿佛是在疼惜一个脂白若雪的女子一般,那样的认真、专注,看着定北侯这般,在场的人也不由的放轻了呼吸,深怕打扰到他。
“此刀,若是老臣没有记错的话,是至少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吧。”良久,定北侯才出这样一番感慨来,一边的上官东顿自然是应和的。
“老臣的祖父曾经说过,此刀是百年前一位铸刀的大师,一日夜观天象之时,突见繁星陨落,等寻到那陨落的地方,却是一座古庙,陨落的星,在庙里神像前砸出了一个坑来,再凑近一看,尽是他从未见过的材料,由此,突然灵光一现。”定北侯既然是做好了要好好叙述一番的准备,自然是要将自己所得知的,娓娓道来。
“正是,那大师深知自己的铸刀技术已经达到了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但却不满于自身无法再有新的创作,看到那材料,双手抚摸而过,灵感突,作出了大胆的决定。”上官东顿也是听的认真,待到合适的时候,就跟着补充一两句,两人就这样达成了默契。
“对,他当时身后的弟子就随身带着铸刀的一些用具,他当场就决定要就地,炼化那材料,铸成一把绝世无双的刀。”杨侯爷继续说着。
“哦?那这位大师可真是……”昭华帝顿了顿,突然也不知用个什么样的词汇来描述故事中的这个人,“真是,专注啊。”嘴上说是专注,却觉得此人的行径实在有些疯魔,不过若非如此的专注于铸刀的疯魔,怕是也不会成为一代大师了。
“是,等吩咐弟子架好了炼铁的炉子,经过小心的尝试了一番,现那材料却不能成形,融化后,只能化作一滩水,没法成形。”上官东顿接过话茬。
“哦!竟然是这样,老臣只知那大师最后取了庙里的神像和那材料一同融化,最后铸成了刀,却不知中间还有这样的经过,难怪、难怪啊!”定北侯听到他说完,倒是激动起来,到底不是生在本国的传说,这口头相传的,自然是没有人家古书上记载的详细一些。
“正是如此。”上官东顿点了点头。
“咳咳,老臣失礼了。”杨侯爷再次端详了那混沌刀片刻,等反应过来时,大殿里几乎是一片寂静,这才回神,这混沌刀的来历还没讲完呢,龙椅上的昭华帝挥了挥手,示意无事,让他继续。
“据说,那宝刀铸造成功之日,却天生异象,后来,大师现,甚至是碰过它的弟子,都会不明不白的死去,这让他心里蒙上了一丝不安,有一日夜晚,他因为又一个弟子的离去而辗转难眠,却突然听到耳边传来一阵‘嗖、嗖’的啸声,小心的推门而出,就见那宝刀正在着血一般的光芒,直直的冲向他另一个弟子的屋子里。”说到这,大家的表情都有些专注,是听入迷了。
“大师,心中一阵恐慌,连忙追了过去,最后师徒二人与那刀周旋许久,那刀割破了大师的衣衫,沾了大师的血,却突然静止不动了。这让师徒二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后来接连几次现,原来大师的血肉是能止住那刀继续为害的,于是大师最后下了决定,他跟弟子说,此刀的现世是因为他,那么也应该由他来阻止接下来的一切,于是,就抱着刀,一刀刺进了心窝,那刀果然是没了动静,而弟子则是按照师父临终前的约定,回到了那古庙,剃了,将刀好好的藏起,做起了僧侣。”
“那,现在这把刀是……?”在场的有些大臣,已经不由的出了疑惑的声音,若是此刀的现世是这样的不吉,那么这北冥国怎么会将此刀作为千秋节的贺礼。
上官东顿自然是听出了他们真正的疑虑,便也不等定北侯出声,就开口继续往下说道:“如此过了大概一百多年,后来,有一云游的高僧,途径古庙,一进庙就直言此处有杀气,那守庙之人是当初的弟子,一代传了一代,自然是懂得高僧的意思,连忙将人请了进来,又将那封存已久的刀拿了出来。”
“哦,莫不是那高僧有了破解之法?”昭华帝也出言询问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