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章 东宫变故-《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据说太子李承乾在除了在东宫之中宴乐之外,甚至还玩起了胡戏。好好的衣冠贵族不做,广厦宫殿不住。竟然学起了草原牧人,在东宫的花园之中打起了帐篷,扮演起草原部族首领来。
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太子殿下偶尔玩点角色扮演,体验一下草原首领的生活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是在诸位太傅们眼里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堂堂太子不务正业,竟然扮起来了草原首领,这不是自甘堕落吗?
如此行径。实在有损皇室尊严,太子威仪,更有损泱泱华夏的想象,总而言之这种做法是大大的不妥,严重的错误。
孔颖达和张玄素等人为此义正言辞,激烈劝谏,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想要将太子殿下拉回正途,承认错误。
如果李承乾服个软这事可能也就过去了,但心情并不是很好的太子殿下显然不怎么乐意,态度更毫无积极可言。所以一来二去和两位太傅之间就从劝谏上升到了争辩。再到争吵的地步。
也许是孔颖达和张玄素为人太过方正古板,也许是以魏征为首谏臣们在朝堂上引发的直谏风气所影响。两位太傅完全没有退让的意思,认定了自己占着道理,便据理力争,言辞和态度更是格外激烈,全然忘记了教育方式,甚至面前是谁。
换作是以前的李二陛下,或许没什么大不了的,纵然心里不痛快,但为了明君的想象也少不得需要作出些许姿态。听取谏言。但面前的不是当初的李世民,而是心胸大不如其的太子李承乾,情况自然也就不同了。
当劝谏过于激烈的是时候,孔颖达和张玄素不禁有些忘记了君臣礼数。言辞过于激烈,调门也高了许多,甚至口沫横飞。这一切落在李承乾眼里味道滋味就变了,你们这般吼着教训我,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
所以谏言不仅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引起了太子殿下强烈的不满和逆反心理。到最后甚至有些暴怒。三个人在东宫之中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李承乾本来想要拂袖而去,但孔颖达似乎不想让太子殿下就此离去,非要辩个清楚明白,让太子殿下认识到错误,所以上前阻拦。
李承乾气恼之下,本来走的有些快,孔颖达拦上来的时候,便下意识一把推了出去。人在气愤恼怒的时候,行为往往会失去分寸,李承乾这一推力量也比较大,直接的结果就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狠狠摔倒在地,跌的头破血流。
事情本来有很多意外成分,但是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意味已经完全不同,性质问题更为严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