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七章 为人作嫁-《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齐王是被吴王和淮阳侯联手引诱逼迫的……
吴王、淮阳侯和英国公之间有勾结……
齐王有给皇帝陛下的泣泪血书被人中途查扣……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消息全都是针对谢逸和吴王李恪,所谓的证据并不确凿,但也都似似而非,如果综合起来似乎并非没有可信度。尤其是吴王到达东平郡之后并未如同众人预期的那样离开,而是留下来与谢逸联手。
这样的举动着实古怪,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传言的佐证。但也许完全是伪造的,压根经不起推敲的污蔑……
但事实究竟是怎样已经不重要,收到消息的每一个人主要考虑的还是消息对自己是否有利,是否有用。再往大里说,如果这些所谓的传言坐实,后果相当可怕,对大唐而言也会是灾难。
所以于公于私,在朝为官的人都应该关注,忧国忧民,为君父分忧解难。然而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之下,全都是包藏祸心。
这边工部尚书杜楚客匆匆进了魏王府,一进书房便道:“殿下可曾听说齐州来的消息?”
魏王李泰点头道:“已经听说了,杜长史匆匆而来有什么见教吗?”
“殿下言重了,臣不敢当,臣只是觉得此事事关重大,须得前来与殿下商议。”杜楚客是魏王府长史,与李泰关系甚笃。
李泰点头问道:“那杜长史以为这个消息是真是假?”
“这……”显然,这是个很关键,却也干系重大的问题,杜楚客略微沉吟,并未正面回答,而是说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这句话简直回答的绝妙,事实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这件事是真的会怎么样?杜楚客自然是清楚把握到了魏王殿下的心思。巧妙的回答也降低问题的本质进行了转换。
如果此事是真的,对朝廷而言会怎样?会是产生更大的动乱是毫无疑问的结果,于公而言是这样,这也是任何举动的一个借口和理由。
不过做事总要有个动机,这件事如果是真的,对魏王府的的影响才是这件事的动机由来。如果吴王李恪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有这样的手段,先是搬掉了齐王李佑,那下一步会怎么办呢?
唇亡齿寒,魏王府是不是也该自保呢?尤其是当手握重兵的英国公李绩也被牵连进去之后。事情就显得越发复杂了。
吴王府的威胁一下子就显得很大,其他皇子们有些自保的手段和行为就显得理由充足,素以做点什么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当然了,这些理由的呃的多少有些冠冕堂皇,但如果利用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做点文章,那也是很好的。显然这是个好机会,李泰有这个心思,杜楚客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并且深谙魏王殿下的心思。在恰当的时候前来到访。
不需要明言,只是这一句话,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李泰心中当即明白,同时对这个长史是越发信任了。完完全全进入亲信的行列。
此时此刻,杜楚客不是朝廷的工部尚书,只是魏王府的长史,他的出发点正是在替魏王殿下考虑。显然。这是李泰希望看到的局面,此刻心中相当安慰。
“杜长史说得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本王虽然相信三哥,但有道是无风不起浪,传言不会空穴来风。”
李泰貌似感慨道:“所谓无论是为了三哥的清誉,还是朝廷法度与朝廷安定,此事都必须要重视。”
“是,当此之时吴王殿下最好是尽快离开东平郡,回长安述职,自证清白……不过事关重大,朝廷最好是加强些许防备。”
杜楚客道:“这些事都需要陛下圣裁,不过身为臣子为国分忧,上疏提醒劝谏是应该的……”
李泰当然明白杜楚客的意思,笑道:“确实如此,虽然父皇英雄神武,自会察觉主意。但身为人臣,还是应当尽职尽责,上疏提醒劝谏也在情理之中。”
“嗯!”杜楚客笑道:“殿下说的是,有几位新晋入长安的官员心气颇高,颇有抱负,想必是愿意上疏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