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二章 太极殿上响惊雷-《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也许这是李治和谢逸自作主张的结果吧,十三岁的少年能有什么主见,最大的可能还是谢逸做主的。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敢于如此大胆,如此的有魄力,而且一代名将李绩还愿意配合他。当真是不简单啊,大唐得此一人才,得益太多太多。
对于周边各邦国部族而言,则是一个悲剧,阿史那思摩相信会是这样的,这事完全可以走着瞧。
……
那边李治满脸得意,匆匆写下一封奏疏,加了火漆密封,然后交给使臣带去长安报捷。
使者喜滋滋地走了,这绝对是近十年来分量最重的一份捷报,作为报讯人他觉得很骄傲,回到长安之后必定也赏赐多多。别的不说,晋王殿下这里已经发赏赐了。
“谢长史,我们成功了!”李治很得意地转身欲谢逸一起分享这个巨大的喜悦。
“嗯!”谢逸轻轻点头,直到此时他才完全放下心来,这场冒险的豪赌算是赢了。
是的,赢了!
自己这边算是拖延时间也创造机会,李绩果然是不负众望,没有辜负一代名将的称号,成功将薛延陀人阻击。
原本预想的只是阻击,让夷男知难而退即可,却不想战果如此的出乎意料,让人惊喜。全歼了薛延陀主力啊,这可当真是算得上意外之喜。
如此一来,现实和记忆里的历史轨迹也算是完全对上了,薛延陀这个部族确实灭亡了,和历史上一般无二。
不出意外,薛延陀彻底消失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往后也就只有史书上才会有他们的名号了。
解决了薛延陀,突厥人也就安分多了,现在再看阿史那思摩和一众突厥贵族,是真真的老实多了。
在草原上,一切靠实力说话,果然是绝对的真理。
如果说震天雷只是让他们震惊,李绩在若真水的大捷几乎将他们吓破了胆,也彻底断绝了他们异动的任何可能。
现在,他们必须老老实实。
事到如今,西南的松州什么情况,是否击败了吐蕃人已经不重要了,北部边疆的战争威胁算是彻底解除了。
薛延陀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开,施压灵州的西突厥人也是识相退兵的,这是必然之事。
总而言之。此番草原之行算是圆满顺利,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目的。
捷报已经送去长安,李世民高兴的同时,长安城里也相当于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尤其是李治,就皇子晋王殿下将彻底走到人前,而且是带着巨大的功劳回去,这是其他任何皇子都无可比拟的功绩。
李治将通过这个机会登上历史舞台,而且是以最绚烂的方式华丽登场,这正是谢逸希望看到的局面。
至于自己……
功劳肯定是有的,但罪过似乎也不少。私自带李治来定襄并且与李绩不请示便出兵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犯忌讳的。
李世民肯定要兴师问罪,不过有一场巨大的胜利,还有神乎其神的震天雷,李世民的态度应该能有所缓和。将功补过,最起码可以功过相抵,只要不问罪就行,至于所谓的功劳和上次,谢逸并不是很在乎。
而且回到长安之后。还必须得刻意低调才行,或者说从此刻开始就得如此,比如首先就得疏远英国公李绩。
虽然李绩将来对李治至关重要,但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原则上必须是这样的。一个臣子私下里与一位领命的大将关系熟络,而且还一群谋划出兵,还有经过皇帝的同意,这是严重犯忌讳的事情。
如此私下里两人再保持良好的关系。皇帝能放心吗?再者,最要紧的是对李治也没有任何好处。
自己是晋王府长史,李绩是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某种程度上都是李治的长史。两个左膀右臂,文武相互勾连,这并非好事,作为一个皇子,如果情况严重,甚至可能受到皇帝的猜忌。
在皇位和权力面前,纵然是父子也会相互猜忌,没有丝毫感情可言。即便是李世民和李治父子情深,旁人也会以此来攻讦李治。最为晋王府长史,谢逸觉得自己有义务为李治减少麻烦,至少不会成为他的弱点,更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如果将来李世民特别看重李治,自己的某些行事和存在若不注意,很有可能成为李治的绊脚石。李世民若爱子心切,焉知不会想办法清理绊脚石。
关乎皇位继承,必须慎之又慎,这就是接触到大唐权力核心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吧!
所以李绩大军回来之后,自己应该减少与李绩的接触,或者说直接不接触,甚至还得制造点矛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