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河东风云起-《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因为李绩的到来,谢逸终于摆脱了同安大长公主的“不安好心”,然后暂时被请到了一旁。李绩到来,自然是要给老寿星拜寿的,至于自己,拜寿之后英国公肯定会来相见的。

    这一等,便是很长时间,看来老寿星的谈兴很高,也不知有没有和李绩结亲家的意思。那边李治和王妍也算相谈甚欢,处的很不错。

    也就在这个等候的时间,李绩走了过来,没有见到李治便直奔谢逸而来。拜见李治是必须的礼仪,但相比之下立即此刻最想见的人是谢逸。

    眼尖一个相貌堂堂,英气威严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过来,不等开口,也不用旁人介绍,谢逸便抢先一步上前道:“谢逸见过英国公。”

    “早就听说过谢长史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年轻有为,果真不凡。”李绩一开口便是很高的评价,也不知是真心还是纯属恭维。

    “不敢当,不敢当。”谢逸连忙推辞。

    李绩笑道:“谢长史莫要谦虚,你在长安大名鼎鼎,家中两个小子来信中对你推崇备至。阚棱那么孤傲的人,也对谢长史推崇备至,还能有错吗?”

    谢逸轻笑道:“阚大哥他还好吗?”

    “好着呢,放心好了,昔年我与他本就有些私交,加之还有你谢长史的面子,焉能苛待了他?不过圣命难违,他如今在定襄值守,如果能立下什么功劳,我会向朝廷请功。为其减轻处罚。”

    “多谢英国公关照!”谢逸连忙感谢,杜惜君十分挂念阚棱,他在河东安好自然最好不过,今晚便可以安心写封信回去了。

    “嗯。既然承了我的情,那……”李绩没有说下去,言下之意却已十分明确,晋州的事情必须得尽快有个了结。

    “英国公见谅,下官与晋王殿下不到晋州也是有缘故的。想必您也可能理解。不过实不相瞒,晋州之事在下已经查的七七八八。”名人不说暗话,谢逸更希望用坦诚来结交这位手握重兵的当朝权贵。

    “谢长史能这般坦诚,自然最好不过,你可能不知道,朝中刚刚来了急报,吐蕃人进犯松州,朝廷已经派了牛进达率部前往剑南道应战。”

    李绩道:“陛下有密旨叮嘱,西南开战,河东需要安定。所以晋州之事还是尽早处置妥当的好。”

    “松州?吐蕃人?”谢逸不免有些吃惊了,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几年不是该大唐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吗?这时候不该是和平时期吗,怎么就开战了?

    也不知道是是历史偏差,还是自己记错了,国与国之间战和瞬息而变,倒也不足为奇。吐蕃人这些年也算是实力强大,这时候进犯松州,确实让人不得不防。西南的剑南道开战。北方边境和国内少不得需要安定下来,避免多线作战。

    如此一来,朝中需要安定,那么晋州之事就需要快刀斩乱麻。相关人员的处置也将会走从轻路线。

    毕竟,在战事面前,一切都需要稳定。

    李绩点头道:“是啊,高原上的吐蕃人一直不安分,据说是他们向朝廷求娶公主未果,所以悍然起兵……”

    求亲不成便开战?这是闹得。谢逸都不知该说什么,沉吟片刻便低语几句。这是他对晋州之事的调查,他需要和李绩交换意见。

    “谢长史果然神通广大,人在晋阳,晋州之事却已经了如指掌。”李绩笑道:“**不离十,大抵情况是这样!”

    谢逸道:“那好,既然如此,在下便向陛下上疏说明了。”

    “好,老夫随后也会行文上奏,向陛下详述晋州之事,只是那幕后之人,不曾抓到把柄。”李绩叹息一声,似乎有些无奈,也有几分为难。,没有实质性的证据,随便向皇帝奏报弄不好有诬陷成分。

    所以这话必须要谨慎,他这般问,就是想要询问谢逸的看法,最好是达成一致。若不能,至少也要知道谢逸的态度和做法。

    不想谢逸直接道:“英国公莫急,我的人发现了蛛丝马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