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皇帝的暗示-《唐朝败家子》


    第(1/3)页

    没有人注意到,朝会之后长孙无忌悄然进了承庆殿。

    往年的时候,作为娘家人,他前去给长孙皇后拜年倒在情理之中。

    但是如今,长孙皇后崩逝已久,他入宫便只能是面见皇帝李世民的。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只是为拜年,舅婿俩私下聊聊天吗?

    “辅机啊,朕找你过来是说说出兵高昌的人选。”李世民落座之后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长孙无忌在朝堂上没开口,但终究逃不过这“一劫”,该说的还是得说,身为当朝司空,大事总的有个态度。

    长孙无忌轻声道:“陛下,已经下定决心与高昌开战?”

    “要不然呢?”李世民的一句反问彻底说明态度。

    长孙无忌道:“高昌之乱确当讨伐之,只是此战得调动不少兵力啊!”

    “朕已经想过了,数千里之路,要保证粮草,恐怕也就可以调动万余兵马。”李世民叹道:“兵力有限,所以率兵的将领就至关重要,颇为棘手。”

    “陛下可有初步人选?”长孙无忌小声询问,大有反客为主的意思。

    李世民笑道:“滑头,你盘着指头算算,能担此重任的能有几个人?”

    “呃……陛下这么一说,倒真是。”长孙无忌道:“李绩在并州恐怕走不开,江夏郡王在灵州需得防备着薛延陀,薛万彻年级大了些……”

    “所以只有他了!”李世民皱着眉头道:“还非得让朕先说出来,你与朕之间用得着如此藏着掖着,客套虚伪吗?”

    “是是!”长孙无忌仍旧是唯唯诺诺,但到底派何人出兵,他仍旧只字不提。

    李世民倒也不是真生气,悠悠道:“侯君集乃一介武将,为人果敢,让他主持吏部有只是一时权宜之计。整饬吏治做的不错,但为此也没少得罪人,朕对不住他。

    按理说该给他些许补偿的。但高昌是块硬骨头,可能除了侯君集,没有旁人能够担此重任,所以少不得的委屈他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