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李世民的远虑-《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总而言之,言官们的脑洞开的很大,想象力相当丰富。可你能说什么呢?捕风捉影,风闻奏事本就是言官的权力,连皇帝都不能轻易责问,旁人更不敢说三道四了。

    没有进长安之前,谢逸便听到了这样的传言,和狄知逊交换个眼神后便不以为意,抛诸脑后了。

    回到长安的这两日,尽恩爱欢愉,哪里还记得有这么一回事。直到此时要进宫面见皇帝才想起来,虽说不担心李世民拿这些东西来问罪,但君心难测,李二陛下到底是什么态度还未可知,是以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在皇宫门口,谢逸遇到了狄知逊。

    回家两日,狄侍郎又恢复了往日温润学者的形象,脸上还隐有红光。同为男人,完全能够理解,这肯定是狄夫人的功劳。

    “谢学士。”见到谢逸,狄知逊热情地上前打招呼。

    谢逸笑问道:“狄侍郎,这两日可好啊?”

    “那是自然,在外风餐露宿,朝不保夕,回家则安稳舒适,与亲人共享天伦,自然是极好的。”狄知逊笑道:“逍遥的气色也好了很多。”

    “那是自然。”两人哈哈一笑,有些话自然是心照不宣。

    “对了,逍遥,小儿入晋王府的事……”狄知逊显然听妻说起那日李治和狄仁杰见面的情形,故而将此事放在了心上。

    谢逸当日原是突然的想法,随口一说,但既然说了,对方还这么在意,自然就要的上心。

    “狄侍郎莫急,此事在下记在心上的,但不能操之过急,待这几日我去过晋王府,见过陛下和几位师傅后再说。”

    “嗯,有劳三郎费心了。”狄知逊对谢逸自然是相当信任的,也知道促成此事并非易事。

    谢逸道:“令郎聪颖,晋王殿下对他印象极佳,狄侍郎此番辛苦。陛下都是看在眼里的,只要时机恰当,玉成美事并不难,且静候佳音吧。”

    狄知逊对此事抱有的希望确实不小。尤其是儿子几次跟着晋王李治出入王府之后,便越发期待。再次对谢逸表示感谢后,狄知逊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点什么,但最终欲言又止。

    狄夫人向他说起了儿女姻缘之事。想让他问问和谢小蛮定亲之事,思前想后,狄知逊觉得有些过于唐突了,最终还是没好意思开口。

    姻缘天注定,如果有这个缘分,不用自己说什么便能玉成美事。但如果贸然开口,极有可能让彼此尴尬,反而适得其反,狄知逊是个知情重的人,自然不会唐突。

    恰巧内侍前来宣召。请两人入承庆殿觐见。

    在进殿的台阶前很凑巧遇到了几位皇子,瘸腿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大概是年关将近,吴王李恪又回到了长安,却不曾见到晋王李治。

    也许今日有什么事情,李世民只召见了几位年长的皇子吧,这样的情形丝毫不足为奇。

    正面相遇,瞧见谢逸之后,三位皇子的表情微微有差异。太子李承乾自然是有些不悦,甚至还有些许遗憾。之前听说谢逸可能死在草原,他别提有多高兴的。

    可惜很遗憾,最终的结果却是有惊无险,最终平安回到长安。站在自己面前碍眼,真是可惜!

    李承乾下意识握紧了拳头,没什么好脸色,几乎是拂袖而去。吴王李恪则是一副温和的表情,但只是轻轻点头示意,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转身离去了。

    魏王李泰则轻声笑道:“狄侍郎、谢学士安然归来,可喜可贺。”

    “谢魏王殿下。”

    “两位客气了,父皇在里面等着,两位快进去吧!”李泰笑了笑,目送谢逸的背影进入承庆殿,眼神渐渐有些复杂。旋即轻轻一拍手,拖着肥胖的身体缓缓走下台阶。

    承庆殿前,君王眼皮子底下,与皇子寒暄几句可以,言辞再过多便不合适了,那是犯忌讳的。

    这个度大家都把握的很好,谢逸和狄知逊也都很谨慎,别过三位皇子之后,便跟着内侍的引导匆匆进入承庆殿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