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 问罪羔羊-《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房玄龄便直言不讳道:“陛下,此事最好还是从长计议的,兴许有其他解决途径,不见得非得出兵,毕竟眼下并非出兵良机。”
“玄龄所言倒也不假,朕也知道眼下并非出兵良机。但薛延陀嚣张,夷男桀骜,两面三刀,若在不敲打,恐怕往后……”
“陛下,薛延陀是需要敲打,如果可以,仿照东边突厥之故行事倒也不错。但动兵北伐,非旦夕可以建功。仓促之间自然是不行的,须得准备万全才行。”
房玄龄道:“当年北伐东边突厥颉利,我大唐准备了四五年,也是历经惊险才最终获胜。如今的薛延陀实力强大,不比当年的东边突厥差,冒然动兵未必会立即就建功,说不定还会有得不偿失,使得北方草原再起战火。”
闻听此言。李世民不由皱起眉头,沉吟片刻后目光落到了长孙无忌身上。问道:“辅机,你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抬头看向李二陛下,余光中恰好看到房玄龄也在注视着自己,旋即不疾不徐道:“陛下,房相之言不无道理,薛延陀嚣张。对我大唐不敬,此乃大罪,理当讨伐,然而当前情形并非良机。
至少我大唐并无准备,粮草、军械。甚至将臣民的心理皆未有开战之准备,准备不足,仓促开战并不妥当。再者,兵法有云,战事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单说天时一条,如今是隆冬之际,北方寒冷,我大唐兵卒自南而北,恐难适应草原寒冷气候,影响战力。
反之薛延陀人自小便生长于冰天雪地之境,气候对他们并无影响,此一点便对我们格外不利,所以……请陛下三思。”
连续两位重臣反对,且都有理有据,李二陛下便不得不三思了,沉吟片刻后,李世民道:“那你们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回陛下,谋害使臣,对大唐不敬乃是大罪,当然不能不了了之,问罪是必须的。但问罪的方式,或许可以有效变化。”房玄龄当即回答,显然是早就有了腹稿。
李世民当即问道:“如何问罪?”
“问罪于人,而非问罪于国。”房玄龄道:“陛下可对薛延陀夷男下达一道诏书,责任此事,并要求薛延陀限期交出凶犯。”
“玄龄之言,不等于是让夷男交出个替罪羔羊吗?”李世民略微有些不以为然,但他素来知道房玄龄谋略,肯定不会无的放矢,故而还是平心静气等待下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