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薛延陀-《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其中以和顺郡王阿史那思摩为首,游牧在大河南北。除此之外,大唐在定襄、云中等地都驻有兵马。
其中以驻守并州的英国公李绩。驻守灵州的江夏郡王李道宗两支兵马最为强盛,一东一西时刻提防着北方草原。
首当其冲要提防的便是薛延陀,这个部落应该是薛和延陀两个部族融合而成,属于铁勒人的一支。
和许多游牧部族一样,他们最初很弱小,属于处处委曲求全型的,最初臣服于西突厥,一度臣服于柔然,后来见到东边的突厥人强大,也曾归附。
不过他们和颉利可汗的关系却不大好。颉利一度还曾派兵攻打薛延陀,但被首领夷男化解。
当此之时,登基不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正打算北伐突厥,一雪昔年渭水之盟的耻辱。除了积累钱粮,训练整顿兵马外,也需要盟友。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从古到今这句话都很有道理,本着这个原则,李世民派人与夷男联络,大唐和薛延陀结为同盟。
大唐给夷男可汗的封号。并暗中支持,薛延陀在一旁牵制突厥人,为大唐军队北伐提供帮助。
事实上,在战争的过程中。薛延陀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夷男也被大唐册封为真珠可汗。
然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也自古适用,尤其是在放在国家和国家的外交上。
东边的突厥被大唐军队击败,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草原上出现了势力真空。薛延陀人开始不安分了。
夷男以清扫颉利旧势力为名,开始在草原上大肆扩张,趁机吞并收复了不少小部族。
草原上,人口和羊群便是力量的象征,很快薛延陀的势力便膨胀了,如今牛羊成群不说,麾下的控弦之士已有二十万之众。
其力量已经与昔年的突厥颉利可汗不相上下,算得上草原上的一方霸主了,其汗帐也从北边向南迁了许久。
之所以不敢继续向南,盖因为这些突厥故地现在属于大唐版图,且大唐兵强马壮,夷男不敢轻易掠大唐虎须,所以有所克制和隐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