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魏征的歉意-《唐朝败家子》


    第(3/3)页

    不得不说,李世民此举很聪明,在政治上也很高明。

    首先显得自己大度,胸怀广阔;同时也安抚了与旧东宫有牵连的人,毕竟牵连甚广,不能尽数杀戮,有助于稳定局势。

    博得美名,也收获实际利益,一点都不亏。

    魏征这个人生之路两次波折的人,竟奇迹般地回到了原来的道路上,青云直上,名声与前程更甚往昔。

    先从谏议大夫到尚书左丞,再到秘书监,最终成为当朝侍中,官至宰相级。

    魏征对自己的定位是谏臣,直谏甚至不惜犯颜,是他的一贯做法。

    这些年上的奏疏不少,呛的李世民难受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甚至龙颜大怒,要杀他魏玄成。

    好在宫中有个贤惠的长孙皇后,身着朝服前去劝慰君王,结果分别成就了贤后和谏臣的美名。

    魏征之所以敢于直谏,一方面是脾气秉性,一方面是信念职责,该说的便直言不讳。

    这种不圆滑的方式在朝堂上绝非明智之举,但魏征有特殊履历,所以成功了,还成了佳话。

    说到底,他也是占了“人言可畏”四个字的便宜。

    李世民一直自我标榜,要做个善于纳谏的君主,那么臣子谏言,他便不得不听。

    至于魏征犯颜直谏,虽然恼怒,却无可奈何,更不敢杀了魏征。

    杀谏臣本就容易被诟病,何况还是昔日东宫旧臣,只要他李世民敢动手,就一定有人断言是皇帝放不下昔日旧恨。

    所以,李世民只能一次次被魏征气的吹胡子瞪眼;本来敏感的身份,反而成了魏征保命的护身符。

    不过魏征基本上问心无愧,这些年的谏言基本都合乎情理,针砭时弊,是一个良臣该有的作为。

    但也有那么一两件事,每每回忆,魏征心中会生出些许歉意和遗憾来。

    比如贞观六年,成就了天子纳谏,不好美色的佳话,却误了一个女子的终身……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