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文本说吴-《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那殿下怎么看?”
“呃……”李恪迟疑道:“岑先生,您的意思是?恕李恪愚钝。难以领会。”
岑文本悠悠道:“殿下,臣近日在中书省留意所有的奏疏,弹劾者不断,但鲜少有上疏保谢逸的。”
“岑先生什么意思?难道要本王上疏保谢逸?”李恪觉得自己的思维有些跟不上,这跳跃有点太大了。
“殿下。只需要一份陈述谢逸重要性,以及重审杜伏威一案必要性的奏疏;朝廷和陛下都需要。”
李恪皱眉问道:“既然如此,先生为何不上疏?而要找本王,而不是旁人。”
岑文本道:“臣身在中书,不便多言;至于旁人,都没有殿下有资格写这份奏疏。”
“为何?”
岑文本沉声道:“因为殿下昔日是长沙郡王,蜀王,今日是吴王,是安州大都督。”
“这……”李恪有些糊涂,这与自己的封爵有什么关系?
岑文本沉声道:“因为殿下的封地和辖地都在南方!”
“南方?”李恪也是极聪慧的人。沉思片刻顿时想起虞世南辞官,谢逸上位后的某些说法;杜伏威昔年纵横江淮,也是在南方……
岑文本道:“从大理寺而今的调查来看,阚棱或罪不可恕,但并无证据断定谢逸有罪;可有人却不依不饶,以至于陛下为难。
想必殿下也知道,谢学士担任晋王府长史的缘故,此人本就重要,如今又与杜伏威相关联,说严重点。已经关乎整个南方安宁。”
“岑侍郎未免危言耸听了吧?”
岑文本摇头道:“殿下可曾想过,去岁侯君集一个带兵的武将,突然去了陈州做刺史;去安州做大都督的为何是殿下您这位最英武的皇子呢?”
“呃,岑先生的意思是?”李恪猛然又是一惊。
“陛下圣明。用人向来大有深意,殿下在安州一载,当领会圣意。”
李恪心中一震,父皇没有说,没有问,他也从未多想。只当是有意让自己历练,不曾想还有这样的深意……
“纵然如此,为何一定要本王上疏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