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营营事-《大明佛》


    第(2/3)页

    朱元璋,也不催促,待悟虚沉默片刻之后,方才徐徐说道,“据说,师兄得到了那先秦炼气之术。莫不是师兄,想以此待价而沽?也罢,师弟不才,愿为师兄稍作介绍如今这天外天。”说罢他右手一抬,祭出一个结界,看那架势,庄重而又不失飘逸。

    悟虚不知道如今朱元璋的修为境界,但自诩又海音螺在手,却也不怕,当下坐定在那里,静待朱元璋下文。

    “天外天,玄阴、玄阳、幽冥三星。三星之间,或明或暗,常年互有争斗。据闻,玄阳,幽冥之星的修士,皆大大异于玄阴星。其差异之大,犹如你我当初在人世间,看那人妖之分,人鬼之分,人魔之分。”朱元璋,首先这席话,便说得悟虚不由动容。

    妖魔鬼怪,相比于玄阳幽冥二星的修士,竟然可以算作人族的同类了,算做我们的一份子了!那么这其间的争斗,该是何等的沉重和残酷?悟虚一直时间,有点难以想象。这可是与鲁智深先前所言,颇有不同的。鲁智深先前不过只是说道玄阴和玄阳之间有争斗而已。

    紧接着,朱元璋又说道,“玄阴之上,不是人族为大,而是大周朝为大,释儒道妖魔鬼六大派系,日渐式微。因为只有大周朝,摈弃了门户之见,集众家之长,各类修行法门应有尽有。因为只有大周朝,这样一个朝廷,这样的一个体系和架构,这样的规章制度,才能最大合理有效的组织玄阴星上的所有修士,集中最大的力量,与玄阳、幽冥二星的修士抗衡!”

    “元璋师弟,莫不是要我投靠大周朝廷?”悟虚,轻声问道。

    朱元璋,摆摆手,“是,也不是!要入大周朝,有两条路径。其一,释儒道妖魔鬼任一派系的举荐;其二,参照人世间的科考制度,考试为官,不过却是保民官,只负责凡俗之人的事务,或者权作参谋。”

    悟虚顿时醒悟,笑道,“莫非天人书院,是坚定的保皇党?”

    “天人书院,不保皇,保的是大周朝。”朱元璋,接着说道,“师弟,这里不妨透露个书院的隐秘,天人书院在大周朝的潜在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因为,大周朝的历代皇帝,退位之后,都进入了天人书院。”

    “哦?!”悟虚心中大吃一惊,看了看朱元璋,复又笑言道,“也包括师弟你这样的曾经身具有天命的帝王之人?”

    朱元璋很是谦虚低调地笑了笑,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答道,“所以,师兄,你先入天人书院,便是最好的选择。”

    “阿弥陀佛!”悟虚诵了声佛号,“师弟,你要知道师兄我乃修佛之人,难道那天人书院,还可以让师兄我继续修佛不成?”

    “哈哈,师兄,你我修行是为了什么?说来说去,往小了说,是自己修行,盼着哪天能修成个罗汉神仙,往大了说,行侠仗义,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朱元璋笑了笑,“当初,师兄你在人世间,一心向佛,到了天外天,又为何不可以改修法门,须知,‘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悟虚微微摇头,“哪里有这么简单。”

    “有什么难的?师兄莫要执着。当年吕洞宾,不也是由佛入道?如今,师兄你由佛入儒,又有何不可?更何况,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朱元璋,含笑而言。

    悟虚复又摇头,“阿弥陀佛,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三教虽说原本是一家,但终究是因各自业缘,而有所不同的。”

    朱元璋,凝视悟虚片刻,复又笑道,“师兄你颇有慧根,佛法精深,师弟当初便说不过你,如今恐怕也定然说不过你。只是,师兄啊,您这般想,是否有些着相之嫌?”

    悟虚抬起头,坦然直视着朱元璋,笑答道,“我若着相,又岂能如此光景?”

    朱元璋,望着悟虚,直叹道,“师兄与师弟我终究不是同一类人。”便不再多说。

    场面一时有些冷了下来。

    沉默了片刻,悟虚开口说道,“其实我本人族,对于儒门,也是自小耳濡目染,如果师弟能给我安排一个可以修佛的去处,纵然所属天人书院,也未尝不可以。”

    朱元璋闻言,凝神思虑片刻,忽然双眼一亮,抚掌笑道,“若是师兄如此说,天人书院倒确实有这么一个地方,只是恐怕委屈了师兄。”

    悟虚淡淡笑了笑,“师弟你又不是不知道,师兄我一心修行,那些世俗事物,师兄我岂会在意?”

    “想当初,师兄还是七八岁孩童之时,孤身一人,误入莲华峰,宗门长老便有言,说师兄慧根深种,他日定能弘扬佛法。师弟我初始不信,但这一步步看来,从人世间到这天外天,师弟我现在是钦佩至极。只可惜,师弟我,造化弄人啊,如今却已不在佛门中。”朱元璋,见悟虚如此说,不禁颇为动容,饱含深情地对着悟虚,举起了酒杯。

    悟虚也举起酒杯,“元璋师弟,我们现在不又在一起了么?再怎么说,我们今生今世,都是师兄弟。来来,你我师兄弟干了这杯。”

    朱元璋听罢此言,不由双眼微微一凝,对着悟虚说道,“今生今世,师兄这是说的什么话?若是凡俗之人,倒也罢了;但师兄与我也算是修行有成之人,若也说今生今世,岂不是太小家子气了么?”

    哈哈哈!悟虚与朱元璋,两人大笑不已。

    最后一杯酒,最带劲。悟虚与朱元璋,各自喝得脸都红了。出了酒楼,却早已有一辆马车候着。这马车,松木而造,古朴典雅,四匹白马,每一匹白马皆神骏不凡。

    马车上,悟虚与朱元璋,相对而坐。有几次,悟虚感觉似乎有巡逻之士要拦路盘问,但又似乎看见了什么,便退了去。所以,这一路上,辗转曲折,却还是畅通得很。

    马车,犹如夜航船。朱元璋,就着头上的一颗夜明珠,身前的一个香炉,对着悟虚又将许多事款款述来。但许多事,朱元璋说得多,却只是许多无关紧要之事,传到悟虚耳中,便已如夜风,只在车外。

    当然,悟虚也没有主动问,他在酒楼便没有主动问起。他没有主动问起多吉的消息,没有主动问起八思巴大师的消息,也没有主动问起其他很多人的消息。这些人的消息,有许多,便是鲁智深当时也有点讳莫如深,遮遮掩掩,恐怕是有点不妙。

    当然,朱元璋倒是仔细给悟虚介绍了这给悟虚安排的去处。

    原来,是一处叫做集思楼的地方。天人书院,正如朱元璋先前所说的,有许多大周朝退位下来的帝王,以及朱元璋这样的身具帝王之命的人。这些人,虽然囿于体制,退位之后,只得置身在儒门之中,但其实他们各有所好。所以,最后,便仿照天子藏书之举,在天人书院下面,设了一个集思楼,广招各种奇人异士,以备各种所需。说白了,按照悟虚的理解,便是有点像那个三陪,陪吃陪喝陪玩儿。当然,按照后世鲁迅先生的说话,便是各种帮闲;按照后世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说法,便是那篾片相公。

    这不,到了地方,悟虚下了马车,随朱元璋一路走去,只看到一路幽深,哪里看到那大气磅礴的书院景象。想必是书院的外属的某一偏僻所在吧。自然,这集思楼,修得高大,而且占地也不小。

    这楼里面,恰似先前悟虚随天妖入驻之地,释儒道妖魔鬼,形形色色,各色人等皆在于此。

    朱元璋领着悟虚入内,安排好了之后,对着悟虚略带歉意地说道,“师兄,暂且在此住下。改日,师弟再来拜访,为师兄引荐几位大周朝前任帝王。”

    嗯,原来还要改日“过一下堂”,走走流程。悟虚虽然早有所料,但心中也自有一番感慨,只在明面上对着朱元璋,带着眼神笑言道,“原来如此,也罢也罢。到时候,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师兄,切莫误会而动怒。”朱元璋,急忙说道,“天人书院,对师兄颇为看重。师弟,之所以明日要为师兄引荐几位大周朝前任帝王,无非也是想为师兄多谋些方便罢了。”

    “如此,倒是多谢师弟了。”悟虚自然不会穷追猛打。

    这也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自己的身份,早就通过鲁智深,透露了出去。但过了这么久,便只有佛门莲华宗通过鲁智深之口,愿意接纳自己;但偏偏,莲华宗太上长老,却偏偏是那六位另有图谋的通玄大修士之一。悟虚可是不愿到时候,沾染牵涉了进去。另一方面,悟虚对朱元璋介绍的这个天人书院也有了点兴趣。

    朱元璋,临走之时,取出一面传讯玉符,交给悟虚,想了想,复又对着悟虚不好意思地说道,“以后在这里若是有什么事,师兄可以报马仙子的名号。”

    悟虚脑海里,顿时出现了马灵华那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他心中一动,回想起鲁智深曾言,“马仙子,人世间一行,定然是立了大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