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袁术称帝-《小霸王孙策》


    第(2/3)页

    孙策卸下腰间长剑,以剑柄在使臣后颈处重击一记,将其打晕,接着转身走回书案之前,略作斟酌,展开布帛提笔写道:汉讨逆将军领吴侯孙策顿首拜上袁公:董卓无道,凌虐王室,祸加太后,暴及弘农,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杰发愤,沛然俱起。元恶既毙,幼主东顾,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与之更始。然而河北异谋于黑山,曹操毒被于东徐,刘表僣乱于南荆,公孙叛逆于朔北,正礼阻兵,玄德争盟,是以未获从命,橐弓戢戈。当谓使君与国同规,而舍是弗恤,完然有自取之志,惧非海内企望之意也。成汤讨桀,称:“有夏多罪”;武王讨纣,曰“殷有重罚”。此二王者,虽有圣德,假使时无失道之过,无由逼而取也。今主上非有恶于天下,徒以幼小胁于强臣,异于汤、武之时也。又闻幼主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天下虽未被其恩,咸归心焉。若辅而兴之,则旦、奭之美,率土所望也。使君五世相承,为汉宰辅,荣宠之盛,莫与为比,宜效忠守节,以报王室。时人多惑图纬之言,妄牵非类之文,苟以悦主为美,不顾成败之计,古今所慎,可不熟虑!忠言逆耳,驳议致憎,苟有益于尊明,无所敢辞。

    出于私心,孙策实在不希望袁术此时行篡逆之事。自己初定四郡,人心不稳,袁术作为自己北方的屏障,能够很好的牵制曹操和刘表,为江东争取喘息的时间,而现在一切的部署都被打乱了。想到这里,孙策心中不禁有气,提笔将“苟有益于尊明,无所敢辞”一句涂掉,改为:倘若明公执迷不悟,行此篡逆之事,策唯有行讨逆将军之事,望明公慎查之。

    孙策放下笔,吹干布帛上的字迹,命左右将昏迷的使臣拍醒。孙策长剑出鞘,将使臣的头发削下,喝道:“今日我本该杀你,但是这封信得着你带回去给袁术,所以暂且割发代首,给我滚!”

    使臣死里逃生,哪里还敢再多废话,带着书信抱头鼠窜而去。

    与此同时,冀州邺城。

    袁绍高坐在堂上,脸色铁青,咬牙切齿的盯着手中的诏书,心中怒火升腾:因自己的生母是袁府中侍奉的婢女,所以庶出的袁绍在家中的地位十分低微,幼时袁术趾高气扬的骂自己为贱种家奴时的嘴脸至今仍历历在目。袁绍不禁紧紧握拳,眉宇间的怒气更盛,再想到少时袁术混迹于世家公子之间,终日飞鹰走狗之时,自己却被过继给已死的伯父为其守孝,而偏偏是整天不务正业的无赖子早早的被举为孝廉,出官入仕,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虎贲中郎将,自己却在服完六年丧之后只能靠隐居避世来自抬身价。十几年来,有太多的不公平和歧视羞辱,袁绍都隐忍了下来,并将其深深的埋藏在心底,而今天,袁术封其为护国大将军的赦令让他再次记起了这些屈辱。

    袁绍沉着脸,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道:“诸位以为如何?”

    郭图冷笑一声道:“袁公路此举殊为不智,以区区淮南一隅与天下抗衡,简直是自寻死路。”

    袁绍手下的谋士一向不和,但是这一次的意见却是出奇的统一。听了郭图的话,审配、田丰等人纷纷表示赞同,许攸更进言道:“主公,不如斩了袁术的使臣,以示主公对汉室的忠义之心。”

    “我不但要杀他的使臣,我还要灭了他。”袁绍再也压抑不住愤怒,将面前的案几一脚踢翻,“来人,将袁术的使臣用大锅烹死。再传我军令,三日之内诸将尽起所部,随我征伐寿春。”

    “主公三思!”田丰出列道,“寿春距河北遥远,加之刘备在后方虎视眈眈,此刻实在不宜出兵!”

    “三思?”袁绍冷冷的笑道,“天下皆知我是袁氏的长子,是他的兄长。袁术犯上作乱,天下人必会以为我同他是一丘之貉,这岂是该三思的时候?田丰,我怜你老迈,又是一片忠心,可速速退下,否则,我就先用你的人头祭旗!”

    “主公杀了臣吧,为了主公的天下计,臣不敢退,亦不能退!”田丰跪倒在地,叩头流血。

    盛怒之下的袁绍提起佩剑,剑鞘重重击在田丰的左肩上,堂下的人都清楚的听到肩骨碎裂的声响。田丰如同浑然不觉一般,伸出右手紧紧抓住袁绍的长剑道:“臣请主公三思!三思!三思!”

    一时间堂上静了下来,众臣相互比着眼色,谁也不敢出声。终于一个高大彪悍的年轻人忍耐不住,迈出队列朗声道:“父亲,儿子这就去调拨帐下兵马,随父亲出征。”

    “显思,回来!”袁绍的语气明显缓和下来,“都这么大了,行事还是如此莽撞。”

    袁绍弯腰扶起田丰,温言抚慰道:“是我鲁莽了,元皓受苦了。”

    田丰摇头道:“能劝得主公回心转意,便是粉身碎骨,臣也甘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