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种玉米-《大英公务员》
第(1/3)页
在即将过去的一九四七年,赫鲁晓夫的日子过的其实并不好,在战后他是乌克兰的一把手,截止到卡冈诺维奇空降乌克兰之前是这样的。
卡冈诺维奇是赫鲁晓夫的同龄人,两人年纪仿佛,这让从一把手退位到辅助地位的赫鲁晓夫几乎看不见未来的希望,尤其是在应对去年应对旱灾上的举措,在斯大林面前大大失分,这让今年的赫鲁晓夫颇为抑郁。
尤其是这一次和谢皮洛夫来柏林,更让赫鲁晓夫对自己的前景感到悲观。
从任何方面谢皮洛夫都是政治上的后起之秀,自己竟然和谢皮洛夫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不论怎么考虑,都无法让他对未来乐观的起来。
在两人到达柏林之前,艾伦威尔逊也接到了本次谈判的对方名单,当然没有赫鲁晓夫的名字,本次的谈判的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
这个名字艾伦威尔逊也不陌生,在斯大林死后,这个人接替莫洛托夫为外交部长。不过担任外交部长的时间非常短暂,就从苏联政坛上消失了。
没有什么争议,如同谢列平、柯西金等颇有作为的苏联高层干部一样,熟悉的人们,可能只是扼腕叹息:“如果国家让他来进行管理,那会不会更好一些?”
但是,他们这种人,是无法走上那个最高位置的,他们缺乏一种斗争的精神,那不是和自己斗争的精神,而是和他人斗争的精神。
苏联在干部的任用上,除去那些按照正常渠道晋升的不谈,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像米高扬、葛罗米柯、库纳耶夫、安德罗波夫这样的常青树,他们在一个位置上短则十余年,长则几十年,直到最后退休或者高升。
另一种则是像谢列平、谢皮洛夫这样的,而立之年已敲开了中央的大门,不惑之年进入了决策层。
如果谢皮洛夫成功的挺过赫鲁晓夫时期,很可能会成为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对手。因为两人的年龄相仿,政治轨迹十分相似,在战争时期谢皮洛夫的履历还更加出彩一些。
能够做到后来的外交部长,已经是艾伦威尔逊眼中的大人物了,他还不知道柏林来了一个比谢皮洛夫更大的人物,正处在被斯大林敲打阶段的赫鲁晓夫。
虽说不知道赫鲁晓夫的到来,但知道了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艾伦威尔逊心里也是很高兴,谢皮洛夫虽然如同一颗彗星一般划过,却在任内推进了缓和。
在九十年代苏联已经不复存在,走到弥留之际的谢皮洛夫留下遗言总结道,“我从未依靠过任何人,我有自己的头脑来判断事情。”
这样的对手至少是理智的,艾伦威尔逊觉得不会面对过多的无理要求。
毫无疑问,他现在想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英属印度即将独立了,当然英国肯定会尽可能的保持对次大陆的特权,但终归是没有直接统治来的随心所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