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长眙也有番街-《极品闲医》
第(1/3)页
队伍不算长,转眼也就过去了,拦着路口的几个营兵跟在队伍后头而去,马车和路人都自由了。好些人还一路跟过去。
林慧在南邬城倒是见过不少西域过来的番商,羯山人的模样也带着点儿异域风情,但是像今日这样有欧洲格调的外国人,还是头一回见到。
看情形,有官方开道,这队人应该是有来头的。林慧跟冯队商量了一下,索性也跟过去看看热闹。
有同样想法的绝不止他们这几个人,那只队伍像彗星一样,后头拖着长长的尾巴。林慧的马车以步行的速度在这条“尾巴”中慢悠悠地晃荡着。
周围有些人是更早的时候便一路跟过来的,大声小气地议论着,林慧留神细听,渐渐弄清楚了这些人的来路。
原来大庄的领域,大多是内陆,只有一路向东,才有一段地方临海,世人只称之为东海口。
东海口最早只有一个港口东港,后来船只渐多不敷使用,在北上百里左右另辟小海湾做港口,大家便将原来的东港称为大东港,后来的小港口称为小东港。
因为临海的地方少,大庄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海船,只在港口设了军营,防着海盗上岸而已。往来港口的船只,基本上都是外来的。
最多的是穿梭附近海岛礁屿的小海船,多为身家丰厚的海商所有。有时候也有来自远方的大海船,只是大家都没有海图在手,其实也不知道到底从多远的地方过来的。这样的大海船,最是受欢迎,多有极少见的货物,甚至还有来自远方的金发美姬,虽然收费不菲,仍是许多人上船去帮衬。
如今这队人便是来自在大东港靠岸的大船,显是有备而来,带着某国的往来国书。还请了长期在海上活动懂得番话的通译,要求要面见国君陛下。
大东港其实离上眙不算很远,也就是三四日路程。地方官知道了消息,不敢怠慢。匆匆上禀之后,便派员将这批人护送到了上眙。
“听说他们的船老高老高了,”说话的人离马车不远,在车里能听得清清楚楚,声音是个粗嗓门的男子:“桅杆比护国寺的金塔还要高!船帮都是铁做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