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朝局之变-《执宰大明》


    第(2/3)页

    说到这里,严嵩忽道:“昨日百官们上奏请立首辅的奏折,你们都看过了吗?”

    “不知严阁老指得是?”

    "^:正版*o首7发O

    “这个老夫就不清楚了,说不定各位也有机会的。”

    顾鼎臣听了道:“那可不一样!阁老大人您都坐了3首位了,皇上立谁这不是不言而喻的吗?”

    见严嵩没表态只是干笑,顾鼎臣又问道:“只怕有人居心不良,这么多的官员一同上奏明显是有人推波助澜,这是图谋不轨啊!看来有人已经迫不及待了,也是,不过恐怕也是枉费心机了!”这话里话外自然是明里暗里的抨击严嵩了。

    “我们的严阁老已经率先一布了,正是可喜可贺,只等皇上圣旨一下哎,您就是咱内阁的拍板总舵人了。”

    严嵩把持着愤怒,喜怒不形于色,他笑道道:“九和兄所言极是,只不过一切都是皇上金口玉言,我等身为人臣,在君后议论这样的军国大事是否有些欠妥?瞿兄说是吧?”严嵩将球一下子踢到了瞿銮那儿。

    瞿銮知道严嵩有句话是顺则昌逆者亡,党同伐异、排除异己历来是他的行事风格。只是,现在他们已经无法阻止大势,只能和严嵩巧妙周旋下去,尽量不让朝堂成为严嵩的一言堂。

    当下老瞿銮捋着须笑道:“严阁老说的是,这是臣子本分嘛!”

    不过瞿銮没有往下面引申,他知严嵩找他只不过作挡箭牌抵挡一阵罢了。这时他顺势将皮球再次还给严嵩:“那这些奏折就由严阁老一人把关吧,我等就不掺和了,这也是避嫌吗!”瞿銮都要避嫌,还要让严嵩来票拟,这句话是在狠狠地抽他严嵩的老脸!

    顾鼎臣当下道:“仲鸣兄所言不错,既然如此那就由有劳严阁老一手操持了,我等也要避嫌才是。”

    顾鼎臣和瞿銮已经表了态,张瓒和许赞两位也是立刻出言附和,二人都道严嵩柄国有功,操持庶政有劳什么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和严嵩打马虎。就是要和严嵩唱空城计,看他一个人怎么处理这大明帝国两京一十三省的政务?

    严嵩晒然道:“几位仁兄如此瞧得起严嵩,严嵩倒是感激不尽了!”他道:“不过在皇上圣旨还没有下达之前,老夫也是不敢僭越的了。”说完他起身回到原来次辅的位置不甘心的坐下。该低声下气时就要忍气吞声这一点对于严嵩这位官场老手来说不算什么,经历那么多风雨这么点小事还不至于为难他。

    瞿銮、顾鼎臣四人听了垂下头,看来严嵩的确是软硬不吃的人,这一点他们从此深信不疑,但却更加的严嵩重视了。

    内阁因为夏言的致仕而闹得唇枪舌剑,双方剑拔弩张的,虽然这会儿消停了,但是内廷的戏份才刚开始……

    玉熙宫中,灯烛辉煌,龙书案上,堆满了弹劾严嵩的奏疏,足有几十封,而其中最有分量的要算瞿銮的一封奏疏。

    他除了弹劾严嵩诽谤君上外,还把宣大三府三镇的粮饷军械贪墨的罪名都推给了严党,说什么朝廷大军回京之时,鞑靼虽有余孽未尽,但是指日可灭,拖延日久,皆是督抚所用非人,以至于功败垂成,皆因严嵩因前内阁首辅夏言立下不世之功从而嫉妒。见臣等不与他同流合污,则唆使六科给事中上奏,拟定罪名弹劾臣等,其党同伐异,延今半年,地方之事大坏,朝野纷纷抨击!此前夏言致仕,我等以一片丹心劝谏皇上赏罚分明,识人忠奸。吾皇洗瘢录用,若不思奉公忧国,乃怀奸自恣,敢于非上如此,臣等诚不胜愤愤昧死以闻。

    这份奏疏可谓是弹劾严嵩到了极点,把他结党营私的罪过跟宣大的贪墨之案牵连在一起,顺手还把一些中立的人也给拉了下来。

    梁文盛怒之下,看到这样群起激愤的奏报,咬牙切齿说道:“严党祸国乱民,应当一网打尽才是!”

    秦福伺候在旁边,看到梁文短短的胡须乱颤,手上骨节发白,忍不住说道:“道长有吩咐,不可以轻易动严党!”

    他说完,梁文转身看到秦福那冰冷到了极点的目光,吓得他扑通跪在地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