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山西官员-《执宰大明》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山西总督衙门,自从在大同长城上与李彦一叙之后,易天就回到城里。而钦差卫队也已到了大同,经过选择,易天率领钦差卫队一行进驻总督府周围,易天和陈琬儿等人则大方的住进了总督府衙门。

    大明常制,为控制各省的三司权力朝廷不定时向各地谴派大员,名为巡查实为监视当地官府,防止三司长官权力泛滥。这些由朝廷所派的大员官衔大都轶三品以上,称之为督抚。

    太祖皇帝于洪武二十四年始设巡抚。成祖皇帝永乐十九年复设蹇义等二十六人分巡除两京外的一十三省,由此巡抚制度。宣宗皇帝宣德五年,于谦、周忱等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从此不止各省就连两京畿也常设巡抚官并渐成制度。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

    至于巡抚出身,大明巡抚多进士出身。其初,内地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嘉靖十四年以来始不分内地、边地,由九卿廷推。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称为督抚。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所在行省之三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同时,总督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

    相对于巡抚而言,总督则于英宗皇帝正统六年正月时,朝廷用兵云南陇川麓川,时任兵部尚书的王骥主其事,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有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名,各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大明初年常遣六部七卿尚书、侍郎、都御史等官,至地方安抚军民,或主管兵事,事毕复命,名义或称巡抚,或称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文移往来不便,乃定为都御史巡抚兼提督军务等。所辖多重者加总督。专务总督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地方总督多因防边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正统六年正月,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

    英宗皇帝正统末至代宗皇帝景泰初,地方亦多派总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宪宗皇帝成化五年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正统末至景泰初,除于谦、王骥先后以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京师、南京军务外,地方亦多派总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但终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

    历代其中比较重要的总督有:孝宗皇帝弘治十年置,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简称“三边总督”弘治十年又置,总督四川、陕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一员,武宗皇帝正德八年再置: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简称“宣大总督。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总督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总督级别较巡抚高,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以尚书、侍郎任者,亦加都察院正官都御史、佥都御史等。专务总督除部院正官外有寺卿至其位者,加官如尚书、侍郎制。武宗皇帝正德十四年,武宗居然还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

    山西三司的官员消息也不差,得到钦差卫队进驻总督府的消息后立即集合去总督府拜会易天。

    “听说这钦差当初是夏阁老的侍卫军把总?”

    “什么叫当初,这还不过两个月呢!他就从一个小小的把总与李光启一起在顺天府剿灭了鞑子先头部队一万多人,之后更是风卷残云带着禁军和勤王军大败伯颜,击溃鞑子国师所部,更是将俺答赶出京师!”

    “的确,三战三捷。进京以后被皇上封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三天之内又破格顶替司礼监秉笔陈隐升为指挥使!”

    走在最前的左布政使方正言咳嗽几声,这都马上进总督衙门口了,身后的官员还在喋喋不休,他赶紧阻止道:“行了,都少说几句,毕竟他是钦差,缇骑的耳朵多灵就不用本堂提醒你们了吧?别人还没见着,人先进了诏狱。”

    听方正言一语惊醒梦中人,后面的几位刚刚议论易天的官员连忙闭上嘴,嘴里不再吐出一个字。山西三司官员以方正言为首,纷纷踏上总督府衙门台阶,准备入内。

    “恭迎钦差大人。”

    排山倒海般的声音,震的脚下的土地都有些发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