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心怀鬼胎-《执宰大明》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锦衣卫指挥使全称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上有锦衣卫都督一职,自天顺年一来不常设,所以锦衣卫都指挥有管理辖制锦衣卫南北镇抚司、十四千户所得真正的实权!当初随大军出京抵御鞑靼的锦衣卫指挥使石虎就是一个例子,现在易天对外也是自称锦衣卫指挥使的,连皇帝下发的圣旨也是明令书写锦衣卫指挥使六字,所以说石虎的指挥使和易天的指挥使不是一个级别的。大明军制,各地制卫所以协助官府管理地方,除提刑按察使司正常介入行政,没有一定军情卫所不允许出兵,而且出兵也要有省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的调兵令,如需调动万人以上军队则需上报五军都督府及兵部,见都督府与兵部以及都指挥使司调兵令方可执行。

    所谓五军都督府是由大都督府改制而来,左右中前后都督府各辖制两京一十三省所有卫所。卫所有百户所及千户所,千户所以上就是卫,卫设指挥使,卫以上设都指挥使司,大明有一十三个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最高长官称都指挥使。和锦衣卫一样,都指挥使以下设两名指挥同知,再下有指挥佥事两员等。都指挥使为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下面的千户百户都有大小品级不等。

    举个例子,浙江行省一共有十六卫,基本上一个府就有一个卫,卫下的千户所百户所驻扎在府的各个县甚至镇里。如果浙东要调集两万卫所军马抵御倭寇,必须由几个府里卫的指挥使给省里的都指挥使司上书,都指挥使司又要上书刑部,因为浙江行省的十六卫属于左军都督府管辖,所以还要有左军都督府的行文命令才可以,三道军令下达,地方的两万卫所军马才可以发兵集合到沿海。

    普通行省都要这要繁琐,边关九边的各个镇的情形就更加简单不了了!镇脱离省的管辖,比如大同镇就脱离山西行省都指挥使司的管辖,自己有总兵,宣大三镇还有自己的总督,遇到紧急战事宣大的总督比山西都指挥使的权力还大,不需要立即请示兵部及五军都督府,直接出兵就是,战事结束再详细写明战况上报京师即可。

    地方的卫所有多种,驻守府县的叫驻守卫,负责戍守的就叫戍军卫,屯边的是屯垦卫,还有护卫等,大明全国卫军达二百六十余万!除了地方的这些卫,京师及南京还有皇帝亲卫军,比如南京的孝陵卫就负责世代护卫孝陵。京师自太祖以来,陆续添加亲卫的数量,至今达到二十六支亲卫数量,人们最熟悉的要算锦衣卫和羽林卫、金吾卫、虎贲卫加上腾骧四卫了,其中锦衣卫的权力无疑是凌驾二十六卫以上的!二十六卫负责京师外七门,四九门的驻防,与皇帝比较亲近的则入大内成为禁军!

    锦衣卫最初由大明太祖的侍卫军组成,所以从军时易天能够进入三大营最后晋身入禁军,而那时夏言的侍卫军就是从禁军中选拔,就是因为如此易天那时才有了机会接近夏言,才有了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易天。

    易天心里知道嘉靖帝之所以让他去宣大查案,不止是相信他这么简单,一定还有别的不可告之的目的。嘉靖帝对他的封赏太重有些过了,一般人只会认为这是皇帝的恩宠,但是易天不这么想。事出反常必有妖,嘉靖帝待他如一般大臣,或者封他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就已经是人臣至极,何况嘉靖帝还授予他赴宣大一切事务的临机专断之权,可以任意处置宣大三品以下武将四品以下文官的特权,这就有些风头过来。

    这也就算了,偏偏易天出京的时候嘉靖帝还亲自出大明门相送。这不是恩宠,这是把易天架在大火之上,人前人后虽然尊荣无比,但是嫉妒会引来更多的报复!嘉靖帝这是让易天与百官为敌,最后不得不只能依附他这个皇帝。一旦嘉靖帝抛弃了他,或者故意透露一些不再相信不再重用易天的意思,那么不用嘉靖帝亲口下旨,那时所有人对易天都会群起而攻之!

    这就是帝王权术!在帝王眼中自古臣子没有所谓的忠奸,能够为帝王服务,誓死效忠的就是忠,谋国为民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己任者如果不顺从帝王那即便是忠在帝王心里也是奸。奸诈狡猾之徒,如果帝王用为宰辅,那就说明此人口蜜腹剑并且不是平庸之辈。例如唐玄宗之于李林甫,嘉靖帝之与严嵩,前者是用之而后杀之,后者则是嘉靖帝故意为之。养一个奸臣,不仅仅是为皇帝挡风遮雨,同时也阻挡了清流对皇帝的言论攻击,所有的不利言论会针对奸臣,因为百姓的心里皇帝是君父是不会错的,再说有厂卫在他们也不敢说。

    更3(新最|*快^/上_hi

    嘉靖帝三年内接连用夏言、瞿銮和严嵩为首辅,其目的终究只有一个,那就是谋私。嘉靖帝修道斋礁需要银子,立后纳妃需要银子,修剪亭台楼阁需要银子,封赏大臣更要银子,但是嘉靖帝偏偏还不用自己内帑的银子,他用户部用国库的钱来挥霍。所以,他需要的不是一位天天进谏,日日催促的首辅,他需要的恰好就是严嵩这类会理财能够替他捞银子的首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