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杀人抵罪-《执宰大明》
第(2/3)页
易天偶尔听到什么克扣粮食之类的刺耳字眼,想了想恐怕是断粮了。看来,这大明自仁宣以来经历了土木堡之战就由胜而衰走上下坡路了。文臣武将不思进取、贪墨横行,官军懒惰无能、身无寸功,百姓饱受苛捐杂税和土地兼并之苦,大明积弊由此开始!
现在鞑靼入侵,国家陷于危难,先有大同贪污军械现又出粮草短缺之事,如此下去国将不国了!易天心里暗暗发誓等有朝一日能够接近嘉靖就一定要重新夺回大明,改造大明,将大明恢复至洪武永乐朝那样的太平盛世,征服隐藏着的敌人,让四夷宾服,八方来朝,还天下黎庶一个文煌武烈!
“让开,都让开,将军来了!”随行的军士们开了一条小道让易天和李光启走上前来。
李光启走在前方,易天跟在身后步履不缓不慢,将领跟在一旁许多军士随行,阵仗很是气派。那围观的军士看见李光启的将服上绣着正三品的补子纷纷恭敬地让开,李光启和易天径直走上前去。
只见前面几座军营大开,许多行军釜摆在正中,里面装着稀疏的粥,米粒占了只十分之一那么多。一旁还有灰色的馒头,众军士睁大了眼睛看着李光启和易天一干人等走上前来。
军需官早已听到了着偌大的动静,看见易天身后的千户笑道:“刘千户怎么有功夫来我们军营转悠?”
“李老头儿,这两位上差事夏言夏总督派来顺义传达将令的将军,你还不前来拜见?”原来这千户姓刘,和那李军需官多少有过交集,这边倒是没有和他打什么官腔叙哪里的旧情,只一开口就是表明易天和李光启二人的身份。
那被刘千户称作李老头的军需官年纪也不大,只是长得有些着急了些。四十多的看上去满头白发,两边脸颊也青黄色的,双眼略凹陷了下去,言语多少有些老成,军营里人们称他作李老头来的。
听刘千户说了二人的身份,那李老头着急忙慌地就赶着下跪,他一个从七品的小军需哪里敢和正三品的将军平起平坐?好得李光启也不讲究那些个虚礼,让他快些起来讲明军士聚众闹事的缘由。
几个人说着论着就进了一个军帐里,门外让随行的易天属下的侍卫军把守着。那些闹事喧哗的兵丁见里头大官们商讨事情,他们也没有各自散了回营,倒是一堆堆地凑在一起小声的议论起来。
“李军需,详细说说你们军营为何粮食如此之少?”李军需找了把稳固的椅子,李光启就着方便坐下问道。
李军需站在下首,看着坐在椅子上的李光启,又看看一旁坐着凳子的易天,最后瞧瞧刘千户,嘴里似乎很干的样子,抿了抿嘴,吞了一口水。
“将军容禀,并非下官不想给军士们多放些米,只是大军已经没了存粮,我们也是迫不得已!”李军需闭了闭眼又睁开,一副瘦骨嶙峋的样子还真像个木架子。
李光启有些不信,这么多大军驻扎在顺义怎么可能没有粮食?
“你如实讲来就是,本将军会秉公办理的,你莫要慌了心神,有什么隐情一并道来,有本将军给你做主呢!”李光启将头盔拿下,顺手拿起一杯茶咕噜一声一口喝了个干净,当时只觉得满口清凉,一股清泉从咽入喉极为甘甜舒爽。
李军需看了一眼刘千户,刘千户却视他不见转过头去,李军需咬了咬牙说道:“各自官军前来勤王,所带粮草本就不多,一切所需均由顺义县支撑着。这十几万大军光一天所需粮草就将近五千石,这小小的顺义县本就存量不多哪里支撑的了大军的消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