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艰难抉择-《定远侯班超》
第(3/3)页
马氏是当朝贵戚之首,而马严又是马氏世族的扛鼎之人。刘庄此时此刻重用马严,到底相传递什么信号令人难以琢磨。北军将校不过虚惊一场,可身为窦氏二代掌门人的窦固,嗅到的却是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长史黄坫已经替代窦固收下一筐举荐信,但他一封也没有交给都尉窦固。黄沾深知窦固用人之道,凭人举荐的一个也不会要。想入北营窦固军中,凭勇气、勇力来打擂吧!
比擂由黄坫主持,军中司马以上官员则都聚集在窦固的中军,根据刺奸司马绍波递回的情报,每一天按时研讨军情“做功课”,有时会吵得不可开交,完善去年即制定好的北征计划。
到了七月初,窦固遵照皇帝刘庄诏令,每天在中军内与耿秉、耿忠二位都尉筹划北征。七月末,下博侯刘张带着军司马耿恭,也从北疆云中郡匆匆起来雒阳,并按照刘庄旨意进入北大营参与帐谋。
于是北大营中军内,每日由三名大将相争,又变成了四名大将斗法。而大营外的大校场上,来自大汉全国的数千带剑世子,早已经将校场围得水泄不通。中军长史黄坫负责组织每日的擂台比武,每日的胜者,一般都能被录入军籍。
但也有例外,连着六七天霸着擂台,无人能撼动的一对少年羽林郎,却被主师窦固给生生拒之门外,并不准他们再搅乱校场比武。这两名少年羽林郎不是别人,正是原河西大将军窦融大人的曾长孙,勇力惊天下的窦宪、窦笃兄弟二人!
窦固的做法令人费解,其实他是想延缓那个令他恐怖的时代提前到来!
阴历七月份,班超下疏勒国后,正与南呼衍部西域都尉呼衍獗在方圆数千里的广阔战场上激烈较量的时候,刘庄没有派出援军,却让帝国四名战将与北军众将一起竟月会商北征之策。刘庄给四位大将出了一道难题,既要确保北征胜利,又要确保不拖累帝国国力!
疏勒国形势岌岌可危,耿恭一到北军便提议由自己驰援班超,“末将愿领一别师,倍道兼程,八月末赶至疏勒,夹击呼衍獗!”
下博侯刘张倚重耿恭,自然支持耿恭之议。但窦固与耿秉却断然否决了他的提议,耿秉道,“陛下已经定下决心,由班司马将疏勒国兵迎战呼衍獗。果真要派兵驰援,也不是此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