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理顺商道-《定远侯班超》
第(2/3)页
而原来呈府的十三支大型商队,她与蒲柳将有污点镖师、驼倌、帐头全部开出,另聘镖师、驼倌数百人,委任帐头,重新组建为十支大型商队,商贾、帐头、镖师之首均为她亲自选定,每个商队少则三百余人,多则达五百人,驼、马数百,如同一支小型军队。从楼兰城蒲类国屯田都尉权鱼儿手中沽汉朝缣帛、布匹、漆器、茶叶、瓷器等货物,运到葱岭以西的贵霜帝国(注:即大月氏)、大夏国、康居国、安息帝国高价交换。
现在,陈隐与蒲柳正在沽买驼、马,招募人手,另外五支大型商队也即将组成。
她已下令汉苑所有商队,返程时再从这些国家运回珍贵的皮毛、水晶(注:即玻璃)、宝石、良马、珊瑚等货物,运到楼兰城沽给权鱼儿的权氏货栈,一趟交易才算完成。然后便周而复始,每次本钱而外的收益则顺道交到昆仑市尉府、西夜市尉府或于阗市尉府。
纪蒿了解行情,在这些货物中,最重要的货物是缣帛,中原的丝绸运到安息国(注:即波斯帝国)、条支国(注:即斯巴泰人国度,后先后被安息国、大秦国-也就是古罗马吞并),先卖给安息国、条支国的商人,再由安息国、条支国商人卖到大秦国。
在大秦国,如论斤计算的话,一斤丝罗绸缎价值高达二斤半黄金(注:汉斤)以上,利润巨大。但由于安息国、条支国和大夏国阻挡,商队一般到不了大秦国。因此,纪蒿规定,每支商队最东边到楼兰城,最西边最少要到大夏国,能到安息、条支更好。
从前汉至东汉初,一般贩夫僦人的货殖行当,均利在十有两成。但这些跨国商队利润更大,如果单做丝绸生意,一趟便有十有十成利(注:即百分之百),甚至二十成利或更高。但这种长途贩远风险也最大,一趟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多,沿途还有盗匪骚扰。因此,长途贩运一直以栗弋贾胡为主。
现在,纪蒿将这十支大商队先后撒了出去,等几个月后最先出发的商队络绎返回时,他们便将捎回滚滚财源。
尤其是通过他们的沿途宣传,葱岭以西的各国商队将很快纷至沓来,因此纪蒿不管班超反对,开始抓紧建设西城大市。她要将于阗国的西城打造成商道之上、昆仑山下最重要的驼队中枢之地。纪蒿的理想是,将来有朝一日,葱岭以西的商队只要到了于阗国西城,便能沽到所有他们想要的汉朝货物,到那时,于阗市尉府将真正财源滚滚,数钱到手软!
前汉时,由于汉廷采取抑商政策,输入葱岭以西诸国的丝绸、茶叶、手工艺品等,主要是通过汉帝国的使者这样的官方贸易团体实现的,民间商队受到限制。而到了东汉初班超经略西域的时代,由于东汉兴农励商,举国商业繁盛,东西方贸易交流才真正兴隆起来。而这条伟大的陆上商道,也正是在班超经略西域后才真正繁盛起来,后世更被称为“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商业、文化沟通的桥梁和象征!
班超对经营并不精通,沉重的军事压力也让他顾不上想商道、农桑牧等事务。纪蒿自做主张在建大市,班超想阻止却实在找不到能说服人的理由。虽担着“夫人”之名,可现在两人偶尔独处时,这个胡女连话都不愿与班超讲。他曾想找时间向她道歉,可一见她动辄流泪便心里有气又想吼几嗓子,烦恼之余干脆不管了,将商道事务全撂给她去可劲折腾。
纪蒿则当仁不让,班超与淳于蓟不找麻烦,她便放开了手脚。她与蒲柳挑头,带着纪菩、羽僜、纪微、纪夏等拘愚胡女,在呈于霸前夫人的大院中成立了“汉使团商尉府于阗国市尉府”,以蒲柳为于阗国市尉,设置诸掾属,为过往商队提供符传关防服务,按货物或价值收取“十有二成”商税,并提供食宿保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