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见与不见-《全民偶像》


    第(2/3)页

    一句“你不吹牛会曹庆啊”,更是被丁宁的粉丝发扬成了热门语录。

    李风轻一看事态不对,立即关闭了微薄评论,并发微薄和曹庆划清界限,陈珂更是吓得直接注销了账号。

    不过,也有少数人,仍在坚持着和丁宁以及丁宁的粉丝过不去,大有舌战群雄之勇。

    丁宁知道曹庆的事,还是在曹庆向他发了道歉信之后。

    好好的一个“著名诗人”就这样被毁了,他挺无奈的。

    他又没惹着这位“著名诗人”,自己没点能耐黑点多多,还这么急着跳出来当急先锋,纯粹是作死。

    不知道他现在微博粉丝已经有1700万之多,分分钟吐口唾沫也能淹死这些所谓的叫兽、诗人么。

    对此,他只能说一句“no_zuo_no_die,why_you_try”。

    不过,网络暴力毕竟不可取,人肉搜索也是不合法的,担心群情激奋的粉丝们,会把毛毛雨大的小事扩大化,惹祸上身造成恶劣影响,他发了条微薄呼吁粉丝们不要和某些人一般见识。

    一波风潮在他的呼吁下,逐渐偃旗息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和《门前》却是在争议和赞扬中越炒越红。

    炒到连由全国作协主管,作协集团主办的《诗刊》都知道了。

    10月30号早上,正忙着帮章璇的新专辑编曲,丁宁意外地收到了《诗刊》编辑朱海珠的电话,说是想在《诗刊》上刊登他的这两首诗,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再给一首没在大众渠道公布发表过的新诗。

    《诗刊》是半月刊,发行量不大,每个月不到五万的销售量,可谓惨淡。

    但惨淡归惨淡,作为国内发行量最大,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诗刊》有着自己的格调,可不是阿猫阿狗都能上的。

    能在上面发表诗歌的,基本都是作协诗协或者诗名显赫的人,一个个不是“大师”,就是“名宿”,唬的一逼。

    不过,丁宁很清楚,这种跟不上时代步伐,纯靠拨款硬撑着的官办杂志,基本上就是所谓“大师”、“名宿”们的自娱自乐之地,对大众而言,别说什么影响力了,就连知名度也是可怜得有限。

    但在传统文坛,《诗刊》的地位绝对不低,能在上面发表诗歌,起码是诗坛,甚至作协官方的一种正名,丁宁没理由拒绝,便答应了。

    丁宁给《诗刊》的新诗叫做《见与不见》,也是他之前所在的世界流传甚广的一首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都说这诗是仓央嘉措写的。

    然而并不是。

    为啥那么多不是大师写的诗,都被冠了大师的名字呢?

    因为逼格高嘛,不是大师写的,拿出去都虚三分,吹起来不够响亮,会显得自己不够有格调,这是歪风,不可取。

    爱因斯坦如是说道。

    好吧,爱因斯坦没说过。

    《见与不见》的原名叫《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女生写的。

    丁宁之所以选择这首诗,不仅是因为这诗能够广为流传,当然有它的不凡之处,还因为这诗其实能改编成挺好听的歌曲。

    朱海珠对丁宁的这首《见与不见》赞不绝口。

    作为《诗刊》的资深编辑,她很清楚,现在诗坛上卖弄技巧和生凑意境成风,一首首诗读过去,不是枯燥乏味得难以下咽,就是生搬硬凑得如鲠在喉,缺乏生动自然,也毫无形象意趣。

    可丁宁的诗,她读着很舒服。

    她感觉丁宁的诗,就像上世纪朦胧学派的复古,读起来有一种很舒心很久违的感觉。

    这首《见与不见》,在她读来,虽然不如她最喜欢的《门前》那样童真外溢清澈纯净,也没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那么情深意切,却另有一番味道。

    它讲述了独立自主不偏不倚的感情观,身为女权主义者,她对这诗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