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巧妙的战术-《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页

    由于射界的问題,而曰军在棱线位置上的永备火力点并不多,大多数永备火力点都集中在山腰的正面,棱线位置多以野战工事为主,对先头连威胁最大的不是棱线的曰军野战工事,而是山腰上的倒打火力点,

    在棱线野战工事的曰军被炮火压制住,侧后方的倒打火力点被友军消灭掉后,沒有了侧后方的威胁,这个先头连自然打的就顺手多了,但是曰军布置在反斜面的部队反击的力度却是相当的大,

    尤其其他工事内的曰军在发现棱线吃紧后,通过地下通道对山顶棱线位置的几个炮兵永备火力点进行了快速的增援,不仅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为炮兵工事内调集了为数不少的援军,而且这些援军还配合反斜面的曰军,对冲上棱线的先头部队不断的发起反击,

    曰军布置在反斜面的兵力和通过地下通道向棱线快速增援的兵力,反击力度极大,冲上去的先头连几次得手,又几次被赶了下來,虽然用炸药炸掉了曰军两个炮兵掩体,但是自身伤亡也达到了三分之一,攻击力度明显降了下來,,

    看着进展不顺的先头连,杜开山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对身边的秦则生道:“在调一个连上去,那么多部队都集中在山腰部位,用的着吗,兵力都集中在一起,密度太高,别忘了,曰军在后面的骆驼峰上还有重炮,一发一五零重炮下來,你死伤多少,鬼子又不是沒有采取过玉石俱焚的战术。”

    秦则生深以为是的点点头,抓起身边的报话机,直接调了一个连接替先头连向棱线冲击,后续部队则按照预定计划,对山坡上的曰军各种火力点进行仔细的清剿,同时两个连向着曰军沿着被曰军遗弃的已经暴露出的几个地下通道入口,冲进了山体内,

    曰军的这几个专门用于发起战术反击的隐蔽坑道出入口修的很巧妙,按照曰军的计划,每个出入口可以在五分钟之内,保证一个中队规模的兵力全部冲出工事,所以这几个隐蔽坑道的出入口虽然修的很巧妙,并做了大量的掩蔽,如果不是曰军主动出击,否则很难被发现,但是出入通道却修的不窄,

    冲进工事内部的部队,沿着曰军修建的地下通道,向曰军纵深内部发起攻击,攻击部队以火焰喷射器加上手榴弹和冲锋枪,想着曰军纵深猛打猛冲,见到部队冲进了曰军工事内部,生怕沒有经验的部队吃亏的杜开山立即将跟随自己的侦察连也投入了进去,接替普通连队,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