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标志性事件-《王牌好莱坞》


    第(2/3)页

    丹尼尔在沪上国际电影节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银星论坛”,主办方邀请了李桉、冯晓刚和丹尼尔三个人——很有代表性的三位。冯晓刚是国内商业电影的招牌,在张导演一头栽进中国式大片,程凯歌则转悠在《无极》里,冯晓刚的“安分守己”为他赢得了中国第一商业片导演的美誉。而李桉作为全球最具知名度和实力的华人导演。唯一在好莱坞闯下一片天地的华人导演,今天要谈中国电影和好莱坞,必然不能少了他。至于丹尼尔,连好莱坞都在学习他的成功故事,中国电影人能一听圣音,当然求之不得。

    除了他们之外。caa  中国区总经理罗亿、华艺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忠磊、美国制片人克里斯.李和著名影评人周黎名等人,也都有出席。

    主持人是中国电影频道的花旦金纬。

    在近1000名听众的面前,介绍了台上这些电影大腕之后,谈话正式开始。

    冯晓刚的发言可能代表了大部分中国导演的意见。

    “早些年我拍的片子,结果外国人看后却直呼看不懂。李桉也拍片子,而且比我的片子深奥得多,但外国人却也争先恐后地说看得懂。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原因?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电影没有处在一个强势的地位,李桉的电影能被肯定,原因之一肯定是因为他处在一个强势的地位,有话语权。我们必须要承认,中国电影还没有强势到让别人争先恐后地要看懂它,正因为这样,所以外国人才可以很轻松地以看不懂来敷衍你应付你。”

    将华语电影的失意归咎于整个电影产业的弱势,尽管他对李桉大肆追捧,但李桉却并不同意。

    他认为,《断背山》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的同性题材有足够多的受众,而是这个故事里表达的爱,是所有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共有的,因此大家都能够理解。中国电影最重要的,并不是努力去获得奥斯卡的认可,而是发掘出面向全人类的特质,以及学会如何去表达它,在此之外,努力地学习好莱坞的成熟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为无畏的民族自尊心,而放弃学习的谦虚。

    克里斯.李赞同李桉的看法,但他在发言之后,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地提到了丹尼尔。

    “丹尼尔的名字在好莱坞差不多等同于传奇,他对市场、对观众的敏感,他在表演上的天赋和演技,都是好莱坞最顶级的,在美国,他的一场演讲常常被开到百万美元的价格,远比前总统要来的更贵。所以。今天我觉得一定要让丹尼尔多说一些,大家会感觉自己赚到很多。”

    不论接下来是不是丹尼尔的发言顺序,金纬肯定都是让丹尼尔说话了。

    “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很难说去把握市场、把握观众。因为它太大。而且太复杂,文明悠久,民族众多,这和美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我是一半赞同李桉导演的看法,还有一半不太赞同。赞同的是,在技术上、在管理上,好莱坞确实比中国要走的更前一点,有一些是值得中国电影学习和借鉴的……另一半为什么不赞同,我认为中国电影人在考虑如何发掘面向全人类的表达方式之前,应该先考虑面对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这在美国也是一样的,好莱坞最初依靠的也是北美市场,然后自然而然地推进到全球。而中国尤其不同,你们的国家拥有13亿人。这是个让人望而生畏的数字,是美国的四倍之多。那为什么中国的年度电影票房远远不如美国呢?一方面当然消费能力有差距,另一方面我认识是对市场的发掘不够,没有做出足够多的,让观众想要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美国是供过于求,竞争激励。中国的竞争也很激烈,但实际上是供不应求的,中国的观众希望看到更多好的作品,并不是选择太多,而是选择太少。供需双方在这里有一个矛盾。我觉得,这一点是需要中国电影从业者深思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