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态度-《王牌好莱坞》


    第(2/3)页

    “上帝给了你喻示,桑德勒先生。”

    丹尼尔眼睛直直地看着电视机,即便早有所知,但看到现场的惨状的时候,他还是感受到无比的震惊和难过。

    这确实一场大的灾难。

    ……

    整个美国的中心全都转向了纽约,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件事情,至少在新闻上这样的,无论是政客还是费恩·柯林斯这样的活动家,乃至西恩·潘这样的好莱坞明星,都在就这件事情发表看法,当然,绝大部分人保持缄默。

    《vogue》在事件发生十天之后,公开了自己的十月刊,这让一直保持沉默的丹尼尔事实上加入了讨论。

    不论是福克斯新闻网的记者,还是权利平等联盟的费恩·柯林斯,鹰派的政客,还有煽情的明星——都曾经提及丹尼尔,没有办法,在事件发生的前后,跟战争和袭击最相关的人就是他,媒体还在连篇累牍地报导他的新身份的时候,两座大楼在全美观看电视直播的人的注视下,变成死亡的废墟。

    《vogue》的报导放出来之后,喧嚣的讨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菲利普·霍夫曼就在不远处目睹了这一事件的全部过程,所以不停有人采访他,试图获得最新的感想。某种程度上,丹尼尔也是如此,他为《vogue》拍摄的大片,堪称最后一个以纽约世贸中心为背景的工作,在报道中,他甚至直接提及了世贸中心前一次遭受袭击的事情。

    总统和他的团队誓言要以暴制暴,联合国对于发动针对中东极端分子的战争提案正在研究。

    美国社会被两个态度彻底撕裂开来。

    支持发动战争的和反对发动战争的。

    丹尼尔在自己的操纵下,被推上风头浪尖,这是一个多么冒险的举动,牵涉到几乎所有阶层——平民、军人、军火商、华尔街、硅谷、白宫以及好莱坞。

    “无论如何,丹尼尔·桑德勒,一个22岁的年轻人,被整个美国熟知和瞩目,他对战争的态度不由他自己决定的成为了某一个角力的重点,现在,是他为难的时候了。”福克斯新闻网的主持人在新闻节目中如此说道,“这一次,他不在仅仅属于好莱坞,属于电影。”

    丹尼尔依旧在沉默,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汹涌的指责和嘲笑,反战派认为他畏缩不前,想要反悔,主战派则觉得他只是个笑话,并用他攻击反战者。

    这个时候的丹尼尔在做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