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流言之祸 3-《三国小驸马》


    第(2/3)页

    姜述道:“数年内必有内忧外患,内有乱民扰乱宇内,西北有外族寻衅掠边,却是一场空前大劫。然而朝内武略之才常有,外有名帅率军荡平,内有诸将扫除乱贼。文治虽有名臣在朝,却因没寻到上古圣意,难使朝廷清平,因此授小子神识,让小子倾一生之力,寻求上古圣意,助皇室开万年太平局面。”

    孔融笑道:“当初一见,便知小友日后必为朝廷栋梁,今闻小友得神人真传,本官虽然不才,必助小友免受迫害。”

    “如此有劳大人。”姜述再次谢道。

    次日,北海公人快马赶往洛阳,及到洛阳,按照孔融吩咐,分头至袁愧、蔡邑、杨彪、王允、崔琰等重臣府上,奉上孔融私信及一本《三字经》抄本,才往衙门投送公文。

    孔融结连者,都是当世名家士族著名之人,皆是饱学之士,先读《三字经》,知道本书果如孔融信上所言,实为启蒙绝佳教材,又见书中有本族贤人大名事迹,晓得此为千古流芳之事。再读孔融私信,对于求取朝廷旨意,使此书成为少年启蒙之书皆无疑义。然而对联保此书作者姜述之意,却以为孔融不免小题大做,众人也知青州姜述才名,虽然创出新字体,传到京师的文章诗词说明其文才出众,但毕竟是个少年,又有谁会加害于他?

    次日,少府杨彪得到消息,知道小黄门已去青州传旨,恐怕其中有些勾当,令人暗去宫中打探,得悉一些消息,知道宫中有人是幕后推手,约了诸家商议,又派人仔细探查消息。

    姜述送出《三字经》之后,略微放心了些,但潜意识总隐约感到不安,坐在书房沉思半晌,也再未想出其余修补之策。正在此时,外面传来喧哗之声,下人飞奔来报,道:“圣旨到了。”

    姜述心头一沉,心道莫非不安将会成为现实?问道:“有多少士兵随行?”

    下人答道:“只有十余人。”

    姜述心中略安,剑锋虽已架在脖子上,却是无力招架,只得穿戴整齐,来到前院接旨。

    姜家多年未曾遇到这种场面,一时间乱成一团,好半天才备好香案。姜述来到前院,见十余雄壮卫士整齐站在院中,前面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宦官。姜述明白规矩,连忙在香案前跪下,道:“草民接驾来迟,请诸位恕罪。”

    左丰虽是赵忠心腹,但是赵忠知晓灵帝生了疑心,又岂能将其中利害说给他听?倘若左丰不小心半路露了风声,出了什么意外,导致什么不良后果,灵帝怪罪下来,赵忠也吃罪不起。再说姜家根基是在青州,只要将姜述召入京城,即使是一条龙,也是龙出深渊,无所依靠,还不得任凭赵忠鱼肉?因此左丰奉命前来传旨,并未得赵忠任何授意,以为姜述文名惊动了圣上,因此宣进宫中封赏与他,又见姜述与自己年纪仿佛,扮相俊俏,又有文名,全不似历史上对待卢植的模样,并未刻意难为,见姜述跪下,便打开圣旨,清清嗓门,念道:“闻姜家子少年老成,着即日赴京入宫见驾,着左丰等人护送,沿途官府供应食宿,不得有误。”

    姜述恭声道:“草民领旨谢恩。”起身请了圣旨捧着去供奉起来。姜述原本以为圣旨所言,与前世电视剧中那般,什么奉天承运,什么钦此之类,没想到圣旨并没有那般复杂,措词十分简练。估计与此时文体习惯相仿,受到纸张等条件限制,行文要求言之有物,言简意赅,废话能省的全部省去。

    姜述供奉了圣旨,燃香叩首,又倒退着出来,让小黄门左丰暗自称奇,不知姜述行的是什么规矩,显得朝廷重臣接旨时太过随意。浑不知姜述这是学的清朝接旨的规矩,比汉代规矩不知隆重了多少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