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新船诞生-《量子时代》


    第(2/3)页

    毕竟现在大气层内的浮空飞船制造已经让易轩感到极度缺乏相关人才,幸好钱东旭起到了很大作用,要不现在估计大家真是不知道从那里开头呢。

    在实验现场出现这么多的各种奇形怪状的材料后,很多人都以为下料的车间是不是把东西送错地方了。

    但是当看到图纸中标注的各种奇形怪状的材料需要安装在各种预留好的滑槽里后,大家才知道这些确实需要组装的配件。

    虽然最终这些配件都组装了上去,因为还没控制他们通过滑槽组合起来,所以大家也不清楚这些配件的作用,只是继续按部就班的根据图纸组装船体。

    因为钱东旭采用最新的船体制造技术,即使这艘轮船和下海的轮船不一样,不需要按照轮桨等大型配件,但是他还是决定把这艘飞船采用分段式组装,最后整体组焊在一起的方法。

    因为易轩的能量回路系统的出现,钱东旭在船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六个主要方向都安装了相应作用引力回路系统。

    保证船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自由航行,特别是在船体上方还安装了一些备用引力回路系统,即使船体出现意外发生倾覆后,也能够浮在空中,不至于坠毁。

    当然了这些引力能量回路最终都是要通过船体主计算机统一控制,通过专门管理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种指令,保证船体在上浮下降、左右拐弯、前进后退或者倾覆状态下的各种组合的变化和开闭。

    而这些设计,这些组装人员是不会了解的,只是觉得船体上到处都在安装这些配件,只是觉得奇怪罢了。

    这艘实验船易轩没有打算造的太过精致,只是觉得把需要的功能都实践上,为以后的批量生产奠定基础。

    以至于在制造过程中,因为下料的误差问题,反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焊接合缝的问题上,本来可以1个月完成那的工作量,往往要多花一个月来完成。

    这也让易轩对于过去老厂的制造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估计又要麻烦李栋梁挖人和买设备了,要不以后大批量生产不是更加头痛?

    时间在忙碌中过的很快,即使已经放弃了内部装修,只是达到基本航行控制能力的飞船,也花费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才初步通过评审,可以进行实验航行。

    这么长的时间,让所有参与的工程师和技师都已经熬得憔悴不已,但是看到建成的庞大船体还是欣慰的露出了笑容。

    因为船体基本上都是采用了改变引力属性的材料,所有材料都是自带浮力效果的,虽然都不大,但是基本上已经相当于在地球引力场中失去了重力,所以船体整体是比较轻的,基本上就是一些焊接材料和电器设备等没有改变引力属性的材料和设备的重量。

    而这些还还受地球引力影响的设备和材料和整个船体体积来说就太小了,所以现在这么庞大的一艘船体放在厂房里,根本就没需要任何的钢结构铁马或者轨道。

    就是那么直接的放置在专门开辟出的空地上,并没有把地面压坏。

    当然了,这是不满载的情况,如果拉上所有的货物,估计还是需要轨道或者大型的铁马的专用降落场,要不没有水域的地方,就需要一直开着引力回路系统,要不这些重量非把地面压裂不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