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正面北伐军-《嫡妻崛起》
第(2/3)页
这个刘琨在晋朝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任并州刺史。
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赵国。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
祖逖,字士雅,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
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
祖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
祖逖小时候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叫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
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
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沈易之抚着下巴,石勒素来对闻鸡起舞的这两个人礼遇有加,只是这刘琨却是个软骨头,而祖逖倒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要想加快段匹磾的失败,加快祖逖的失败,必须要利用这个刘琨才是。
沈易之眼睛眯起来,看向门外,“岁忠。”
岁忠出现在沈易之身边,“主子爷。”
沈易之斜倚在走廊的柱子上,看着旁边摇曳的竹子笑了起来,“通知咏影解禁岁荣。”
岁忠点头,“是主子爷。”
沈易之叹了口气,“司马睿一直不喜欢祖逖,一直让祖逖自生自灭,但是祖逖毕竟是个有功于国的大臣,不能就此埋没。”
沈易之转头看向岁忠,“告诉沈家王导,这祖逖虽然在谯城一直阻挡石勒的北方大军,但是终究不是个听话的,派个江南名士来,或许能保住祖逖的命。”
岁忠追问一句,“主子爷,派谁?”
沈易之沉思片刻,笑了起来“戴渊颇有风度仪表,性情闲适爽朗,年少时仗义就救难,不拘常人的节操行止。年轻时为盗,经6机劝解,才受感悟。戴渊是江南名士,又是孝廉楷模,当是最佳。”
沈易之看向远处“告诉沈家王敦,这合肥最是镇守的好位置。”
岁忠点头称是,正准备离开,又被沈易之喊住,“等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