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城防-《汉末开元》


    第(2/3)页

    这样厚的城墙,即使其表面经常被雨水淋坏,只要勤加修缮,其防御力还是能够保证的,毕竟,在这古代,攻城的方法就那么几种,除了投石车和大型床弩外,一般的攻城器械还真拿着城墙没办法。

    在高大的城墙顶部,筑于外侧的有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称作雉堞,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下部有通风孔,用来保护墙体。内侧矮墙称为女墙,又叫“睥睨”,一般比垛口低,起护栏作用,防止士兵往来行走时跌下。此外,城墙内部也都修有环城马路和登城道。

    城墙每座城门的正中央,都建有城楼,也就是陈应所在的地方,皖县的城楼高出城墙五米,加上城墙的高度,离地十五米,是皖县的最高处。城楼是城墙顶上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日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而在高大的墙体外侧,每隔一定距离,还会有凸出于墙体外侧的一段,这就是马面,又称敌台、墩台、墙台。马面呈长方形,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

    马面的使用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皖县城墙上的马面宽十五米,凸出墙体外表面八米,间距为七十米,这个距离恰好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之内。

    为了增强马面的防御和战争能力,在马面之上建有敌楼,敌楼高出城墙两米多,离地十二三米,可以屯兵和瞭望,又可以储藏武器,使城墙的防御性能发挥到最高点。战时既可以利用它外凸和高大建筑的特点,观望敌人,观察敌情,防止敌人迂回城下攻城。

    又可以凭借敌楼从正面及左右两楼间三个方面的交叉火力,狙击敌人,随时点线相连,编织严密的高空火力网,这是皖县城墙防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皖县城墙四角的角台,各建楼橹一座,名为角楼。角楼内设有床弩等大型弩弓,其的朝向大概与大墙呈135度角,高出城墙三米,体量介于城楼与敌楼之间,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

    战时,角楼内的守御者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可监控和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犯之敌。

    在防御的弱点城门内,皖县还建有瓮城。瓮城一般是建在城门外的小城 ,又叫月城,是专为保卫城门而设的小城。但是皖县的瓮城却和一般瓮城不同,它是建在城内的。

    这是一个陷阱,在皖县的城门上方,秘藏有断龙石,战时,就好比昨夜,陈应故意让叛军夺去城门,涌进城门内的瓮城里面,然后放下断龙石,断其归路,派遣军士在瓮城四面城墙上,放火逼降了被困的叛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