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正式开始-《汉末开元》
第(2/3)页
大黄弩,又称黄肩弩,是十石弩,它的射程能达到四百米左右,是现在最强的弩,如果用的好了,不次于狙击枪!
第二队是蹶张弩手,蹶张弩是强弩,可以射到六百步外,杀伤力不可小觑,数量也不少,仅在这东墙上,就有五百余名蹶张弩手,是城墙上数量最多的弩。
第三队是擘张弩手,擘张弩的强度较小,用手臂的力量就可以拉开,所以上弦速度较快,可以射到一百步。
擘张弩,陈应原来是不打算列装的,他认为这种弩威力小,射程近,在守城战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而且,皖县武库里面有很多大黄弩和蹶张弩等强弩,就连床弩都有十几架,在这种弩比人多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装备强弩。
不过,刘十等军侯却强烈建议列装这种弩,他们说,擘张弩射程虽然较近,但射速快,可以在紧急时刻,发挥巨大作用,所以,陈应便试探性的装备了一些,不过数量不多,在东城上,擘张弩不过一百五十多把。
第四队,就是弓箭手了。
不过,陈应却不大注重这些弓箭手,毕竟现在军中各种强弩层出不穷,就连大黄弩都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合格的弩手而有大批闲置。毕竟相较于强弩,弓箭的那点威力,陈应实在是看不上眼,所以,对于弓箭手,陈应就只能呵呵了。
他只是下达了一个命令弓箭手在敌进六十步后齐射的命令后,就没再管他们了,不像强弩手,陈应还专门将他们分为三组,以求保持火力的持续性。
当然,将弩手编为三组,这可不是陈应的首创,而是历史上军队的常态,陈应现在这样做,也不过是之前突袭兵书学来的伎俩罢了。
他将弩手编为三组:第一组瞄准射击,称为“发弩”;第二组张弦后处于待发状态,称为“进弩”;第三组张弦,称为“上弯”。当第一组射击完毕,就退为第三组,第二组则进为第一组,第三组进为第二组,如此循环不断,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
就这样,陈应迅速将城墙上的士兵们重新编组了一下,使之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弩阵的威力。
“司马!”刘十小跑着上了城墙,跑到陈应面前,抱拳行礼道。
就在陈应将将将城墙上的士兵组织好的时候,负责本面城墙防守的军侯刘十终于露面了。
“嗯,”陈应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略带不快的问道:“现在叛军都快逼到城下了,你这负责东城守备的军侯跑哪去了?怎么才出现在城墙上?”
唰的一声,刘十背上冷汗就出来了,他刚刚是去处理城下的一起骚乱去了,是看到陈应的亲兵提着几颗人头,在城墙上到处宣扬军纪,才发现自己值守的城墙上,居然又出现骚乱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