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魏国公2-《悍臣》


    第(2/3)页

    张儒站起来拱了拱手道:“其实晚辈这次前来金陵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想问问国公,那孙长兴是不是奉命行事;另外一个则是想要请教请教国公对开海禁的看法。”

    地上还跪着两个人,可站着的两个人却聊开了,丝毫没有顾及地上两个膝盖酸痛的人的感受。

    “本公不支持开海禁,如果定边侯此来是为了劝说本公,那么你可以回去了。”徐俌直截了当地道。

    张儒轻笑道:“公爷的意思晚辈知晓,不过晚辈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说。”

    “有话就说。”徐俌淡淡道。

    张儒点点头,慢条斯理的坐下端起茶水喝了一口:“魏国公府跟海商勾结,那是几代以前的事了,当今陛下对此知晓,却不过问。一来是念及国公祖上对大明江山社稷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来则是这些年历代魏国公忠贞为国。

    可是大明的弊病,不用我说,想必国公也是十分清楚的。

    远的不说,就说这金陵城内的金吾前卫,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就敢吃空饷、喝兵血,甚至直接将营房重地当成人家的猪圈。长此以往,大明国祚能延绵几时?

    勋贵与朝廷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一旦朝廷入不敷出,勋贵的日子必定不会好过。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当年太祖爷能够夺得天下,天知道将来谁会夺了大明的天下?

    历来王朝灭亡,均非外力,若无内因,强盛一时的汉唐最后也不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纵观大明历史,晚辈并没有发现大明比汉唐强的地方,相反,某些方面,咱大明甚至比汉唐还要弱些。

    成祖爷迁都北平,可不是为了贪图享乐,他老人家那是抱着天子守国门的初衷去的北平。

    开海禁的确有违祖制,可事急从权,要革除大明的弊病,就必须富国强兵。鞑靼人凭什么敢时不时就轻骑南下掳掠?辽东那边的女真人凭什么敢听调不听宣?无非是大明虽然强大,却没有强大到让他们夜不能寐的地步而已。

    国家富有,归根结底就是百姓的富有,只有百姓富有了,朝廷才有那么金银去养着这么多边军。现如今唯一能做到富国的,唯有开海禁。”

    徐俌不悦道:“说得冠冕堂皇,我大明不割地、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不赔款。这些哪一点是汉唐能够比得了的?宋代百姓富有吧!可是最后结局怎么样?北宋在赵匡胤手中尚且有个燕云十六州没法收回来,到了南宋,更是偏安一隅,最后还给鞑子灭了。”

    张儒道:“国公能不能不自欺欺人,大明的国情和宋代根本不一样,大明的国君也跟宋代的国君不一样。有当今陛下这样的仁治之君,根本就不用担心重蹈南宋覆辙。难道国公希望子孙后代都跟国公现在一样,必须要依靠那些海商?难道国公不想在海运中分一杯羹?”

    徐俌冷冷道:“别跟我许这些没准头的愿,你就算是说出花来,本公也不会同意开海禁。”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张儒还真没料到徐俌这家伙竟然这么顽固。

    他站起来道:“既然国公一意孤行,那么小侯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开不开海禁不是国公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陛下说了才算。国公不同意开海禁,到时候海禁带来了收益,希望国公不要后悔。”

    说罢,他抬腿就走。

    其实他现在心里是十分紧张的,江浙沿海一带的海商这么多年发展已经有了十分庞大的势力,就算他们不给天津那边的人使绊子,以他们多年积累起来的人脉和财力,要想击败朝廷海商,还真不是件难事。

    到头来,鹬蚌相争,只有可能便宜了那些海外产原材料的国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