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回乡入朝-《华夏之剑》
第(2/3)页
“带着,而且要打出威风,毕竟是朕的媳妇,入朝不能寒酸了,礼物上多挑点上等货,库里的东西随便用。别寒酸了,朕给太子和皇帝各备了一份礼,明日都带上”。
“嗯,都听相公的”。李淑宁和欧阳桂一样,有欧阳轩在的时候从来都不思考问题。
因为欧阳轩回来,山庄内的百姓每家都分得了两头牛。生活在庄外护城河至桦树林的之间方圆百里的百姓是幸福的,分为东庄、临泾庄两个村落,总计三百七十户。都是原来驻守于此的御林军在难民中精挑细选后落户于此,作为山庄的外围防御和掩饰身份之用,在此已经繁衍生息了近四百年,迁入迁出已不计其数。有两个里长管理两个村落,迁入则必须通过门房审核。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对山庄有着无比的忠诚,在秦琼领兵攻庄时,最先抵抗的就是这些村民。
第二日一早,李淑宁先派出一名使臣快马前往长安礼部递交拜函。准备好仪仗、安排好礼车顺序。就等着回函。直到中午使臣才回来。看着书函,欧阳轩就气不打一处来,居然要从天水关按照长公主仪仗出关,这不明摆着耍人嘛。“陛下错怪了唐太子之意。此番毕竟是华夏正式的国事往来,如果以国事从终南山庄出行,怕是不妥,有失华夏及大唐颜面。当以边关入关为上,有边关见证,一路上又能打出我华夏旗招,又以长公主仪驾行之,百姓即知大唐与华夏联姻之事,在运上粮食,百姓当以安心,以长公主为上”。作为使臣的羽林司直回道。
“哦,原来如此,也是朕疏忽了。那怕是明日才能入天水关”。欧阳轩踱了几步说道,回到椅子上坐下,“宁儿,看来咱们即刻起身回漠湖行宫,明日前往天水关”。
“嗯,也只能如此。只是这粮食又该如何运送?唐地道路又不适合华夏车辆”。
“这个朕自有办法,还好朕留了数千辆四轮马车”。
欧阳轩马上安排将库里的粮食装袋,装上马车,于夜间通过飞碟运往天水关华夏境内的山谷,同时准备上万匹良马负责拉车,时间上还来得及,毕竟马匹、粮食和车辆都是现成的,不过分处各地,需要调运罢了。
吃完午饭,欧阳轩带着李淑宁回了漠湖行宫。“相公,这从天水至长安带着粮队要走上五天,陛下又不在身边,岂不是无聊得紧?”,漠湖皇家庄园内李淑宁看这欧阳轩钓鱼,无聊的说道。
“哪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哦,有时候就得干一些无趣的事。给你鱼竿,钓鱼,晚上能不能吃饱,可就全看钓的鱼多少了”。欧阳轩扔了一套渔具给李淑宁。
“不钓,在那傻傻的坐着,眼睛都疼,还是相公钓就好,嘿嘿”,说完打了一声呼哨,将正在不远处追逐袋鼠的别克和古丽叫了过来,两只凤皇也放弃了戏耍鹰隼,飞了下来。李淑宁趴在欧阳轩背上,亲了一下欧阳轩说道:“我还是和它们玩耍去”。欧阳轩摇了摇头,“真是前世的影子,去吧。最好弄些野物回来”。
李淑宁嘿嘿一笑,吹了一声口哨,带着白狼凤皇去了后面的草坪。欧阳轩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无奈的摇摇头。又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石漠湖的鱼,经过几百年的改良演化,形成了这里独有的特色,湖里有一种很复杂的生态平衡链,这是华夏科学家经过几百年的研究,改良了原来简单的生态平衡系统。形成了两套复杂的生态系统,彼此间相互平衡,相互制约。通过改造沙湖(塔里木盆地)、冰湖(准葛尔盆地)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沙湖和下游的罗布湖特产为一种红菱鱼,是一种经过多种红鱼改良的品种,肉质鲜美,刺极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