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巾帼英雄(3)-《华夏之剑》
第(2/3)页
这一变故实是出了众人所料,唯有赵亮一脸的风轻云淡,他如今是秦王府唯一在朝堂上的代表,因为无具体官职,李淑宁非大朝会,很少上朝议政,也只有他知道那封信是何人所写,具体内容如何。
“父皇,此事请三思。另儿臣请免死囚李靖死罪,交于儿臣戴罪立功”。
“赵王不说,朕倒是忘了,此人死罪不可恕,反复无常,行高密之事,若不是秦王出兵封了陕县,怕是朕早已命丧晋阳城下”。
“父皇兴义兵欲平暴乱,乃以私怨杀壮士乎!靖毕竟为隋臣,当以隋尽忠,此等忠臣若以奸佞杀之,与收降不稳。请父皇收回成命”。李世民赶紧说道,萧瑀、陈叔达、李纲也随声附和,这关系到他们这些隋朝遗老,必须得把李靖保下来。不然早晚他们也得和李靖一样。
李渊再次陷入了沉思,想了好久才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议,赦免李靖,调归李世民节制。朝堂上的争斗依旧,赵亮靠着柱子闭目养神,回想着华夏朝堂,与这里简直是天壤之别,同样是争吵,那里争吵的是政策问题,人的问题则是交由刑部、法院、检事院、廉政总署,而绝不会出现在朝堂上,如今的议会同样天天在争吵,甚至打架,但也都是出于政策理解的不同,现在赵亮太怀念华夏,想自己在海西郡的妻子,还有刚刚会走路的儿子,渐渐地两腮流下了泪水。直到李渊宣布散朝,赵亮才从梦中醒来,恢复了往日风采,他也是深深自责,怎么会为儿女情长,忘了圣皇临行前交代的大事,暗暗给自己一记耳光。
回到山庄,赵亮见到了欧阳轩,将朝堂上的点点滴滴都如实奉告,也表达了思念家人的想法。欧阳轩点点头,说道:“思家念亲,人之常情,你追随了朕已是六百余年,也是早该随前批羽林入世,怎奈于这中原事务,唯有尔方能胜任。待平定了天水、安定,朕准你入世还乡”。
“陛下,属下能有今天,皆是陛下所赐,若不然早已是汉地荒野枯骨。儿女之事,临行前也是交代妥当。当今唐室朝堂混乱不堪,隋臣作乱,恐有隋灭之祸。陛下还是早些出手为上”。
欧阳轩摇了摇头,道:“尽随天意吧,干预的多了,与天意背之,怕是要遭天责。天水、安定两郡早年汝也是征伐数次,这次朕准汝带上火器及警卫团一营。战决,护佑秦王安全。朕怕狗急跳墙之患。事成之后,随御林军一同入世还乡,海西郡也缺治世能人,此次入世替朕夺得明年羌州州长之职,所需资金一并由朕出”。“诺!”。
赵亮前脚刚走,李淑宁后脚即至。“相公回来,也不知会一声”,话音未落,以趴伏在欧阳轩怀里,尽显一个柔弱女子该有的萌样。“这不是事务繁多嘛,今日为贤妻带回了千万石粮食,百万贯铜钱,明日一并查收,于咸阳建个府衙。长安的大兴宫也是该重建了,不如由贤妻与皇帝提及,某出资出人,重修皇宫”。
“嗯,就依相公。只是这粮食如此甚巨,怕是久了霉变,还是早些处置为上。这铜钱皆是周隋两朝用币,是不是有些多了?”,李淑宁在欧阳轩怀里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说道。
“嗯,是多了些。铜钱留些贴补麾下将士,其他就交由皇帝自行处理。至于粮食,贤妻莫要担心,在储存个百八十年未必会有霉变之虑。今日回咸阳不?”。
“即是夫君回来了,焉能再回,好久没吃火锅了,甚是嘴馋”。
“哈哈,这就命人备下,晚上即食。为夫回来之事莫要与皇帝及他人提及,尤其是你那个三弟世民,为夫看着他总有些变故,不如建成踏实”。
“都是自家兄弟,哪里有什么变故”。
“莫要忘了前隋旧事,古来为皇权兄弟操戈者,数不胜数,当以鲁汉、前隋为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