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听命或由心-《长公主》
第(2/3)页
栖凤城是南曦最北边的一座城池,出了城,过天门关,便是“香雪海”,这般动人的名字,貌似**美景,实则是吃人不吐白骨的浩瀚沙漠,戈壁浅滩。举目黄沙,东西绵延几百里,成为北辰与南曦的天然边境线,黄沙以北,便是北辰边防重地南关城。
南关与栖凤之距是这条沙漠带南北走向的最短距离,普通行旅不出三日的行程即可穿越,于是,虽然这条线上马贼嚣张、气候无常、水源稀少,却也成为南北往来商队的必经之路,且被商旅们称之“黄金路”,意指黄沙铺就的金银路,南曦的瓷器、东桑的丝织,从栖凤来到南关,便价值连城;北辰的骏马,西凌的药材,从南关到了栖凤,便珍贵无比。穿过生死线便是富贵天,确是“踏尽黄沙换金银”的意味。
此次北嫁,便选择了走香雪海黄金路而入北辰。按说,南曦与北辰之间,还有一条往来路线,即东线,沿东桑西境,过千语山,入燕山十六州,翻过南北纵横百里的燕山山脉,亦可至北辰。
据说,当时在定这北上路线时,打理皇家婚事的太常寺提出走东线,理由是沿途境内安宁,民风淳朴,而西线上,却有十万香雪海马贼对那一百零八车嫁妆虎视眈眈。
当场就给否决了,不顾太常寺卿的额角冷汗,一干众人的不解神色,执意要走西线。理由吗?多的是——
第一,重车满载,冗长队伍,女官众多,比起在那崇山峻岭中去,走几日狼狈不堪的山路,宁愿走戈壁浅滩上的平坦大路。你看那些南北商旅,为何不去翻山越岭,而是铤而走险也要走西线?
第二,怕黄金路上的马贼吗?怕担了公主遭劫的责任吗?那好办,送至栖凤城止步,让北辰人到天门关来迎接,倒时候,公主与嫁妆若有闪失,便都无南曦无关,问皇甫熠阳要就是。
第三,途径栖凤城,正好可以由公主的嫡亲舅舅凤栖将军亲送出天门关,全了她长舅替父,长辈送嫁的心愿。
第四……
不等她说第四,太常寺卿已是点头唯诺,惟命是从。整个大曦朝,执拗与巧舌能胜过者,甚少。
当然,真正的理由,夜云熙没有说,也说不清楚,甚至,她自己心里在隐隐期待什么,她也觉得朦胧。让八千鸾卫名正言顺地跟着自己行至西北,等北辰人迎走了公主,瞧着天高云淡,归来尚早,便可以顺便在边疆上捡个不顺眼的对象,小试身手,砍杀磨练一番?还是说,将那一百零八车的字画古玩、稀世珠玉、丝绸瓷器,招摇拉上黄金路,等着看一看贺兰阿狐儿的十万马贼,踏着黄沙而来的壮观景象?
想不清道不明,看似克己复礼,冥冥中却在由着心性。
六月十九,北辰使臣率迎亲使团与精兵护卫,于天门关外接迎。凤栖老将军亲手将外甥女送上路,凤家的八位表兄,领着凤家军列阵送嫁,行的是巍巍军礼。
她深知,这些血性男儿行礼送别的分量。因为,如果没有这桩政治姻亲,没有她这妇人之躯,那么,收复燕山十六州,多半就得靠他们去打。真正的兵者,不是渴望战争,而是,希望能消弭杀戮,所以,她这新嫁娘,担的是他们真诚的敬重与感谢。
从云台宗庙祭祀,至泰安门国典,再到天门关前送嫁,从那高高再上的夜氏祖宗牌位,到宫城门口老臣们那一双双混浊的眼,再到凤家军男儿们清一色被烈日风沙熬黑的脸,仿佛整个曦朝,朝堂的、市井的,整个夜氏,天上的、地下的,都在看她,那期许的目光,敬她,谢她,当然,也不容她,有半点迟疑与闪失。
层层光亮,加之于身,炫目晕神。倒得后来,已经没有了勇气,再去人群中,去寻风玄墨。虽然,她知道,在那肃然整齐的送嫁队列中,他在,且在看她,目不转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