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暴风骤雨22-《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总是失败,脸上也挂不住,于是,他写信给黄巢解释原因。可是,那些信件都被管军务的人压下来。看来朱温没有给那些官职不大,但权力不小的人意思意思。
黄巢流动作战,毕竟没有系统地建立政权,根本谈不上建立什么组织,因此管理不到位。起义军内部非常乱,也很**。生活**,政事**,都是**,**后面就是失败。
在这样的时候,他手下一个叫谢瞳的人,早把朱温几根肠子都看得清清楚楚。谢瞳借着朱温情绪低落的时候,捋了捋山羊胡子,走到朱温身边。他脸上似笑非笑,作十分关心态,耳语道,小朱啊,黄巢本来就是草莽,朝廷衰乱,他才得以攻占长安。不是凭功业和才德建立帝业的,不值得跟他共事。
说到朱温心坎里去了。
谢瞳见朱温听得入味,那就继续摇唇鼓舌吧:朱将军,如今唐朝天子在蜀,各路兵马都逐渐逼近长安,这说明唐朝气数还没有尽。现在像您一样的将士在外苦战立功,高层却为庸人控制,这是当年章邯背叛秦国而归楚的原因。
俗话说,四两拨千斤。朱温听他这一番拨动,革命态度彻底动摇了。为了生存,为了前途,他先杀了监军严实,带着手下人马,投降王重荣。
僖宗知道朱温投降,高兴的不得了,似乎得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说:“天赐我也!”似乎看到了重回长安的熹微,看到了他跟其父亲败落的朝廷能中兴了呢!可是,他就是没想到,这种人能叛黄巢。也能叛你唐朝!后来的历史事实,足以说明此人就是一个不讲信义的东西。引狼入室的故事就这样复制了一次。这是一只真正的狼,一只贪婪残忍狡猾无耻无行无义的狼!
朱温本质上是阴险毒辣狡诈的。僖宗说,朱温不就是要一个官吗?给他一个就是了。于是,任命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朱温如愿以偿,掘了第一桶金,实现了他“当官就要当执金吾”的愿望。此官就是负责京城安全的,相当于京城的公安局长。因为他早有这思想,从革命阵营里跑到敌人营下,算来也在情理之中了。明白了这一点,对他的人生发展轨迹也就更好理解了。
别看他打政府军尽拉稀,可是,打原来自己的兄弟那是十分凶横的呢。883年三月,“战功卓著”。他又得到提拔,提升为汴州刺史和宣武节度使。九月,拜相又封侯,仅仅半年时间,走完了许多人一辈子才能走到的经历。887年,僖宗又封他吴兴郡王,最后把老上级黄巢赶回山东。
889年,他越发厉害了,打败了黄巢余部秦宗权,被封为东平王。
这一年二月。被赐铁券和功德碑,高骈在这个月被杀。朱温做了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副使。其实朱温没有到扬州,而且朝廷任命的扬州留后李璠(读番)到了扬州门口。也没让他进城。因为秦宗权攻下襄阳,僖宗任命朱温为蔡州四面招讨使。三月僖宗去世,秦宗权被淮西牙将申业抓住,折断他的腿,准备用监车送京师。真是黄雀在后,郭业被别将郭璠杀了。夺了监车,他把秦宗权送到京师邀功了。朱温功劳又多了一项,封东平王。
他的官爵封得越多,封得越高,唐朝生命之灯越来越暗了。封王封侯了,遑论能否坐上帝王宝座,也算功成名就,可以“照汗青”。汉朝名将李广一生功勋卓著,大名远扬,但始终没有得到封侯,不是遗憾得要死吗!附带说一下,李广没有封侯,跟他杀俘虏有关,他自己也承认的。司马光说,赏奸,非义也;杀降,非信也。失义与信,何以治国?
901年,封为梁王,跟李克用、李茂贞、刘仁恭、杨行密等一样,拥兵自重。这一年,昭宗被李茂贞软禁在凤翔,他进攻凤翔。李茂贞跟他和谈,被迫交出昭宗。此事会重点叙说,先按下不表。
903年,昭宗从华州回到长安,朱温杀宦官几百人,废除神策军,控制唐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