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暴风骤雨11】-《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这里公布了奸臣的罪行:在黄巢逼近长安时坐山观虎斗的高骈,挟持僖宗的宦官田令孜,凭着哥哥田令孜的势力当上西川节度使的陈敬瑄,大肆迫害忠臣刘瞻的奸相路岩,大肆迫害刘瞻、温璋的唐懿宗驸马韦保衡,奉承拍马的音乐人李可及,挑拨离间心理阴暗陷害国舅的太监杨复恭,做朱温的线人监视昭宗行踪、迫害贤相杜让能的奸相崔昭纬,朱温的死党、奸相崔胤。
这里还写了卑鄙小人忘恩负义的行径:趁热打劫、五代十国唯一不敢对抗敌国的钱鏐,有异志要废黜昭宗又杀昭宗十一子的韩建,软禁昭宗最后被朱温设计杀掉的宦官刘季述,为李存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的孔子第五十七代孙孔谦,帮助朱温杀昭宗又被朱温出卖的蒋玄晖,嫉恨读书人落第士子的柳公权族孙柳璨,灰色人物张宗奭,靠拍马才当任后梁前线总司令的段凝,挖遍唐朝陵墓的温韬,炙手可热的伶人景进,见利忘义的刘皇后,凶横毒辣的契丹建国者耶律阿保机和他的儿子耶律德光,王衍手下的小人王宗弼,背叛李嗣源朝廷的孟知祥。
这里也写到了明珠暗投的人:二诸葛、朱温的谋士敬翔和高季兴,朱温的夫人张惠,朱温出色的外交人员李振,朱温的萧何、晚节不保的罗绍威。
907年朱温称帝,结束了唐朝表面统一的局面,合久必分,时代进入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不只是结束了一个时代,也结束了以北方为文化中心的格局。
此书从唐宣宗即位的847年开始说起,到唐亡的907年,六十年历史。再到959年五代灭亡,又五十年历史,总共一百一十年历史。头绪纷杂,人物繁多,为了读者阅读方便,采用分章写作。写了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父子兄弟,五代的朱温父子,李克用父子、刘仁恭父子、王建父子以及契丹耶律阿保机父子。因此,此书名之为《唐末五代官二代》。
一、唐宣宗父子
唐宣宗名字叫李忱,是唐代末期的好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励精图治,一心为百姓努力工作,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生于810年,847年即位,859年去世,享年五十岁。他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三十七岁登基,在位十三年。五十年的人生。他为兴旺唐朝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无疑延缓了大唐帝国衰败的速度。可惜啊,天不遂人愿,英年早世。无法扭转朝廷走向末路。更可惜的是,他一生积蓄都被他的继任也就是他的儿子懿宗挥霍精光。比如懿宗出嫁公主大肆铺张,安葬公主,更是靡费。懿宗后的僖宗也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在黄巢起义的声讨中,他逃到四川。此时。各地军阀征战,抢占地盘,唐朝败得差不多了。到了僖宗的弟弟昭宗做皇帝,号令不出宫,身边的人都不听他的,最后被朱温杀害,唐朝的步伐画上了句号。
1.上佳皇帝
从唐德宗开始宫中用的东西,不用官办,全由太监直接向百姓强买强卖。几百号“黄衣使者白衫儿”就是敕使,是皇帝的使者。钦差大臣。白居易《卖炭翁》的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诗句,说的正是那时的事情。韩愈更直接,他说,名为宫市,其实是抢。
《晋书.何无忌传》里讲了敕使是一群什么样的货色:“无忌伪著传诏服,称敕使,城中无敢动者。”一个假敕使,整座城总有个把胆大的吧,就是没有一个敢动他的。要是真的,你有几个脑袋。还想不想活了,还敢怀疑呢?
再看看宋朝王谠《唐语林.自新》说到李光弼与敕使打毬,听说判官张傪到了,赶紧扔下球。站到张傪面前请安。李光弼是契丹酋长,跟着郭子仪攻打安禄山。郭子仪是兵马元帅,他是副帅,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大败史思明。这样一位战功卓著。威震河北,一跺脚,河北都要地震的大将。对敕使如此小心,不敢稍有怠慢,足见敕使不是简单的官员。顺便说一下,契丹人在唐朝做大将的还不止名将李光弼,还有“安史之乱”之后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
再看看明代沈鲸《双珠记.奏议颁赦》:“七夕良宵,斗化为人混俗嚣,闻见传宣敕使,倏尔潜踪,雾散云消。”老百姓见到敕使就像遇到瘟神。这些人当官就是他的职业,威风便是他的本领,欺压百姓很来劲。
唐朝中期,皇上经常派刺史到下面去办差。唐宣宗是不是也像过去那些皇帝,任让敕使作威作虎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