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唐明皇23】-《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无论如何,皇室宗亲的身份还是让李林甫在找第一份工作有了基本保障,透过其舅父姜皎(时为李隆基的秘书监)的安排,当上了千牛直长(禁卫军初级军官)。在这里,李林甫对宫廷的复杂的人事关系了解的更透彻,也发现一件事,如果说朝廷是皇帝的办公室,宫廷就是皇帝的家,皇帝在朝堂上必须一本正经,但在宫廷中就会放下心防,展现其本性。所以透过宫廷的人来了解皇上的想法、喜好,并进而影响皇上,才是事倍功半的好方法。这一点体认,对其未来在跟政敌斗争时掌握制高点(皇帝),并进而无往不利,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当时宴会及朋友送往迎来都需要以诗互相答和,林甫不擅作诗,但通晓音律,又擅乐器,在这样的场合中,还是很受欢迎的;本质上,李林甫是个能迎合时势并掌握机会的人,所以他的仕途还算顺利,几年后当了太子中允,后来又透过侍中源乾曜(李林甫舅姑夫的叔叔,关系还真远)的推荐,当上了国子监司业!
国子监司业相当于国立大学副校长(但那时候只此一家,别无分院),对李林甫这个没有文采,又全身权谋的人,当然是专业不对口。但即使是专业不对口,李林甫也能搞出名堂来,史书的评价他在国子监的表现是:“颇振纲级”,这是什么?这就是有才!但是,专业不对口总是个问题,于是再透过源乾曜及宇文融的帮助,李林甫跑到御史台担任御史中丞。
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李林甫跟宇文融、皇甫隐合作一把,出了风头之后,很快就想办法离开,调任刑部侍郎,后来又转掉任吏部侍郎。
对李林甫来说,吏部侍郎这个职位,是他可以真正大展其长才并累积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因为吏部主管官员升迁,运作的当,。但是,这个位置虽然权力大,争议也多,如果乱开后门,口水就会把你淹死,所以李林甫要等待时机!
机会很开就上门了,李隆基的哥哥宁王李宪托人找上门来说。本次官员选拔,我有一份口袋名单,这些人都是不错的人材,请帮忙安排一下。事成之后,本王重重有赏。
对这样的宁王这样的大家伙,李林甫自然是要巴结的,但李林甫之所以是李林甫,在于他不只是巴结而已。他在过程中还别出新裁的另辟希径,不但巴结了大家伙,还替自己的形象加分!
我们来看李林甫怎么干:
首先,宁王派来的人对李林甫说:“宁王有个口袋名单,共有9人,请李侍郎成全。”
李林甫回答:“宁王为国举材,乃是为我大唐万世基业着想,下官当然配合,只是若有好事者提出异议,说本官配合宁王任用私人。只怕对宁王清名有污,这样吧,请宁王再推举一人,此人需品行不佳,且跟宁王无甚瓜葛者,甚至是宁王不喜者最佳。”
来人大奇,问曰:“此为何意?”
李林甫曰:“听我安排!”
来人回报宁王后,宁王也不知道李林甫葫芦里面在卖什么膏药,但也听说过李林甫办事妥当,不留痕迹。于是同意。
过了一阵子,任用名单“长名榜”发布了。往常大家的兴趣在那些人上榜,这些人是誰的人马,往往引起好大的议论与揣测。也是各路人马角力结果的验收单,今年的“长名榜”发布有些特殊,除了任用名单外,另有一张公告贴在旁边。
公告写什么呢?上面写道:官员某某本次选拔原本符合人用资格,但因其品行不端,在选拔前到吏部衙门上下请托。有违官箴,故本次选拔给与“放集”(下次选拔再议),并重申吏部选拔是秉公从事,绝不可出现私下请托,甚至贿赂等不良行为云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