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传说】-《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葛乌菟没有让大家失望,在他的领导下,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逐渐成为草原霸主,附近部落,按时贡献些牛羊的就列为保护对象,谁欺负小弟由大哥出面解决。一时附近的草原部落纷纷投靠,先后有十二个部落团结在葛乌菟周围。
人多了,管理难度加大,响应的管理就要升级。葛乌菟有办法,就此组成了一个类似国家的部落联盟,初步形成了国家雏形,自己做部落联盟的领袖——“大人”。
世上除佛外没有人可以逃脱生老病死,日子一天天过去,葛乌菟老了。葛乌菟也要死了,自己挣下的这份家业怎么办?上古贤王天下为公,所以创造了禅让制,然而,禅让总让后世人们觉得有点不靠谱。
葛乌菟没那么虚伪,既然局面是自己打出来的,老子努力子孙享受天经地义,于是葛乌菟决定自己死了位子传儿子,儿子死了传孙子,从此,葛乌菟的后人世世代代做“大人”。
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宇文部落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当届“大人”普回在狩猎的途中捡到宝贝了,一个中原皇帝用的玉玺,玉石做的大印,上面有文字“皇帝玺”,称皇帝玉玺三纽。
不知道经哪个高人指点,普回明白做皇帝是怎么回事,普天下都是皇帝的领土,所有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当然还有后宫的三千佳丽,皇帝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比普回这个大人管的地盘广子民多。“做皇帝真好。”
普回很激动,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暗示,表明老天爷开眼要让他重铸祖先的辉煌了。如果上天不是这个意思,送我一个大印干嘛?吃饱了撑的?我也要当皇帝!于是,普回带领鲜卑十二部建国了,咱以后不叫部落了,也跟中原人一样叫国家,至于国号,在鲜卑语里,天称为“宇”,皇帝称为“文”,就叫“宇文国”好了。
从此,普回后人以国为姓,普回成为宇文普回,一个伟大的姓氏——宇文氏就这样诞生了。对于周人的说法,后人多认为虚妄,宋朝人考证说宇文氏的祖先自己称自己是俟汾氏,而俟汾是草的意思,草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正如黄土地对汉人的重要,所以指“草”为氏合情合理。可这样一来,草根跟号称天子的皇帝不沾边了。
不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神农最大的神话就是尝百草普救众生,至今中医典籍中还有一部重要的《神农百草经》,草跟神农似乎并非不沾边。不管怎么说,宇文氏从此成为中华百家姓的一份子。宇文国在草原上成立了。不过,中原人仍然叫他们鲜卑宇文部,同慕容部、拓跋部、段部等鲜卑部落并称。
北方大草原原来有一个大一统的强国匈奴,各部落在匈奴人的统治下顽强地生存着。匈奴衰落后,草原逐渐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宇文部、慕容部、拓跋部、段部纷纷走上历史舞台。
普回死后,其子莫那率众举国东迁,离开阴山老家来到辽西地区。阴山一带成为拓跋部的牧场,而辽西先有强大的段部,后有慕容部逐渐发展起来,草原出现群雄并立的局面。
草原上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他们的游戏规则,所以只要部落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战争总是不可避免,战争并非总是正义战胜邪恶,事实上,部族间打来打去也难说谁正义谁邪恶。大家都是为了生存,比如狼吃羊,狼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被羊吃掉的草找谁去喊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