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收编断发军-《晚唐逆流》


    第(3/3)页

    其实在这些士卒心里,张寻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经过“断发验身”和今晚这事,张寻给他们的印象就是赏罚分明,又宅心仁厚。试问谁不愿意在这样的人手下效力?

    张寻将这一千多人收编了。询问彭攒希望讨个什么样的军号。彭攒说,干脆就叫“断发军”,并且希望断发军中的所有士卒,永远不蓄长发,以纪念张寻断发之恩。

    张寻答应了。一支有故事有传统的军队,往往都是有战斗力的军队。

    张寻如约将李周的尸首给了李重允。让其回乡。不过,这个年代不流行火葬,李重允一个人是没法千里运尸的。张寻又十分体贴的在俘虏中挑了几十个李重允的旧卒,让他们跟随李重允。这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对张寻已是感激涕零,千恩万谢的走了。

    至于尚让的尸身,张寻虽然跟李重允说要厚葬,但他可没有那个闲工夫。他命人将尚让的身子寻来,与头放在一起,盛在棺材中。让投降的监军李谠给黄巢送回去。

    黄巢早就听说了尚让兵败的消息。亲眼看见尚让的棺材,成了压垮这个大齐皇帝的最后一棵稻草。他甚至没有开棺验明正身,就下令撤兵了。三万齐军在一夜之间拔营南撤,回长安的路上,又遭到唐军多次伏击。

    唐军在最后时刻放弃了对黄巢的追歼。原因是断粮了。五万唐军,一半撤回了泾阳,一半就近进入咸阳休整。

    中和二年十二月初一,黄巢回到长安。一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五陵原战役,彻底宣告结束。

    黄巢出征时左尚让、右赵璋,浩浩荡荡十万人。

    如今,只回来一个孤零零的老人,和不足两万残兵败将。

    ……

    张寻的邓唐军回了泾阳。他没等来邓州运来的军粮,却等来一个让他一身冷汗,深感后怕的消息:十日前,唐州军叛乱。差一点占了邓州城。好在留后使李暮及时平叛。此时,李暮已经生擒了唐州刺史高冕,请示如何处理。

    张寻也不清楚高冕是不是幕后主使,但唐州刺史的位子,暂时不能让他坐了。他让李暮先将高冕软禁起来,不要亏待,也不要放跑了。等他回去亲自处理。

    为了肯定李暮在平叛中的功劳,张寻亲自表奏朝廷,请擢邓州留后使李暮为邓州刺史。

    五天后,张寻接到了朱温攻陷华州的战报。黄邺领着残兵退往长安,中途却忽然转向了长安东南的蓝田县。

    张寻据此判断,黄巢准备放弃长安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