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竟然也有故旧-《晚唐逆流》


    第(2/3)页

    “如何偷梁换柱?”

    “我到邓州这几日,施参军也曾带我内外逛了逛。我发现,将军在淅川俘虏的那一千多人,竟然没杀也没放,更没有向天子献俘的意思。反而为他们建了一座营寨,每日操练。对这些人的处置,将军可是已有打算?”

    “还没想好怎么办。”对这些人的处置,张寻也是两难。放了吧?可惜。编入忠武军吧?动作太大,怕引起其他都帅的误解。自成一军作为邓州乡兵吧?张寻又不放心这些降兵。于是只好先晾在那,反正他暂时还养得起。

    “既然如此,就将这些降兵编入忠武军,来替换那些老兵,随他鹿晏弘如何调遣。而经验丰富的老兵们,就留在邓州不动。此谓偷梁换柱之计,将军以为如何?”

    “好计!”张寻脱口而出。这个办法说来简单,能想到却不容易。看来这个奚康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张寻整了整衣襟,起身向奚康施了一礼,道:“请奚先生恕我方才冒犯之罪。”

    奚康忙回礼道:“将军戏言,属下岂敢介怀?”

    于是宾主落座,详谈如何应对鹿晏弘。奚康的一条偷梁换柱之计,给了张寻更多的启发。他甚至有了更加大胆的想法。

    中和元年七月半,中元节。张寻广发请帖,邀请忠武军的高级将领一聚。

    中元节又叫“鬼节”、“盂兰盆节”。依照当时习俗,每年的七月十五,暮色刚刚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到河边放河灯。大户人家还会花钱请来和尚、道士,组织一场法事,叫做“普渡”,以祭祀祖先,告慰亡灵。

    中元节当天,邓州城里比往日热闹了许多。很多住在乡下的百姓,纷纷涌入州城。集市上,卖河灯的,逛河灯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张寻也有心与民同乐,逛一逛这唐朝的“商业街”。无奈还有更重要的事。只好牵马快步通过拥挤的大街。

    原来,为了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傍晚千“灯”竞逐的美景,张寻特将晚宴的地点安排在了城外湍河边的一处楼阁之上。张寻作为东道,早早就到了宴会地点。

    申时未过,赴宴的人就差不多到齐了。唯独忠武军副都统鹿晏弘未到。众人一边游戏,一边等待。

    这亭台上,宴会厅的正中,本来建有“流觞曲水”。“流觞曲水”,是古人经常玩的一种游戏。所谓“曲水”,就是在地上人工凿出弯曲回环的一条小水渠,其中注水,流动不息。饮宴时,所有客人都坐在水渠旁。所谓“流觞”,就是将特制的酒杯“觞”中注酒,然后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觞”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发展到后来,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还得赋诗一首,其乐趣略同今人的“击鼓传花”或“丢手绢”。

    可惜今天赴宴这些人,都是大老粗。即便是张寻,也没有即兴赋诗的本领。而不赋诗干喝酒又甚无趣,所以干脆不玩流觞曲水,而是像张寻军中流行的一样,一起玩藏钩的游戏。大家倒也尽兴。

    一直到华灯初上,湍河里已经出现了点点河灯时,鹿晏弘才姗姗来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