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颠覆式的革命-《权道同谋》
第(2/3)页
要知道,何功达上次是跟着他参加了《求是》杂志与王亦选书记访谈会的,对他与王亦选的紧密关系深有体会。如果他真能在大老板面前为自己表上一功,那可比自己平时埋头苦干十年都管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当中最厉害的还是周瑜,既不用挨打,还可以打人,更能赢取人心、不受人嫉恨。而这一切,都是由周瑜的大都督地位决定的。
像何功达,虽然主持新闻科工作,但毕竟是副职。副职再牛,也必须服从正职的领导。更何况这位正职还是整个西京的二号首长,除了王亦选这位一号首长,还有谁敢跟他叫板?
见何功达痛快领命,他笑了笑,自己也对刚才向何功达说的这番话得意不已。
其实,在一开始拨通何功达电话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这么多,就是想让把增派媒体记者的事情落实了而已。而这一通淋漓尽致的发挥,都源于何功达说科里加班在做贯彻四中全会的宣传方案。
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并不在于真的懂得比别人多,而在于比别人会联想,会利用现有资源把握相互关系。
这就是他跟了王亦选这么多年,一个非常真切的体会。
同样是面对正在召开的四中全会,每个人都能通过电视、网络、电台等各个媒体了解到全会的大致内容。特别是何功达,最近几乎天天在琢磨这个事情,恨不得把整个脑袋都钻研到这个方案里去。可是,即便如此,为什么这位何大脑袋就想不出唐卡提到的,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和王亦选提出的“法治建设”是相互共通,一脉相承呢?
一方面是因为这位新闻科的主持人每天就忙乎于科里那些事儿,眼界没有这么开阔。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压根儿没有这种广泛联想和整合已有资源的意识。
这就是被领导者与领导者的差距!
唐卡想到这儿,除了很是自得以外,隐隐油生了一些想法。如果把刚才对何功达说的这些话,丰富到王亦选明天在培训会上的讲稿去,那该有多好。
不过,王亦选可是明确有过交待,今天晚上不用他帮助准备稿子,明天自己上台即兴讲些政协工作和民主党派重要性就好。
可是,讲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性,都是老生常谈,哪有讲“法治城市建设”和“依法治国”的相关性好?而且,这些民主党派人士肯定也更爱听新鲜的啊!
要想让他们听得新鲜,就得动手给王亦选写稿子,把这些思想都放到里面去。但是,本来已经说好了不用写稿子了,这时动了心思要写,是否算是擅作主张,会招来王亦选的反感?
他犹豫了一会儿,又一想,应该不会!王亦选不让自己帮着写稿子,并不是对他不信任,也不是认为他能力不足。恰恰相反,正是对他足够信任,足够认可,才想让他省些力气,在紧张考试后好好放松一下,这也算是主动展示关怀亲近的表现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