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开始教导-《末世之等价交换》


    第(2/3)页

    这些书籍都是王焱在今天早上,将自己所学习的医疗类知识整理出来,并用五行掌控能力将这些知识印刷成书籍。

    看着眼前如同小山一般高耸的书籍,所有人都深吸了一口凉气,他们都怀疑一个月可不可以看完都成问题。

    看着这些孩子们的震惊,王焱淡淡道:“医疗,是一项缜密细致的事情。我实话跟你们说吧,这些书籍只是医疗类书籍的基础,你们必须要完全学会,否则,到时候因为你们的失误和学习不完全,自己‘治’死了自己的朋友,那可就不要怪别人了。”

    “不过,你们也不用太绝望。要知道,这些书籍包括了医疗类的很多方面,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我不要求你们完全学会这些的基础,你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学习其中一个项目,其他的等以后再慢慢学习。”

    平淡的看着松了一口气的孩子们,王焱眉头微微皱起,道:“你们这样的心理怎么可能学好中医?没有严谨认真的性格和态度,那还不如不学,否则还会害死别人!”

    听到王焱的训斥,所有孩子都低下头,不吭声。

    这些孩子当中,让王焱眼前一亮的是萧九这个柔软的小女孩。

    这个孩子在听到要学习这么多书籍之后,眼中没有任何畏惧或担心,有的只是坚定和认真。在听到王焱说只需要学习一项之后,她也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松口气,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这样认真严谨的孩子,王焱可以看到,未来将会出现一个神医级别的女医师。

    看着这些孩子们,王焱接着道:“现在,让我来说说中医!”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华夏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如果家产不多,会很麻烦。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

    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