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招标现场会-《材料帝国》
第(2/3)页
最后,柴培德特别提到:“中央提出,以后要更多地依靠经济规律办事,减少行政干预。北溪市政府决定,对于此次的协作招标工作,市政府只做原则性指导,不直接参与企业之间的谈判。各家有意投标的企业,请直接与青锋农机厂进行洽谈,在平等互利、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好了,我的讲话就到这里,下面应当把舞台交给今天真正的主角了。”
柴培德说完就返回自己座位了,郭明接着宣布,由青锋农机厂厂长宁中英介绍招标细节。听到宁中英的名字,场上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其气势甚至超过了对柴培德的欢迎。
“哈哈哈哈,各位都是老朋友,我老宁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吧?”宁中英走到发言席的时候,未曾开口先哈哈笑了一通。下面坐着的这些人,十个里起码有八个是认识宁中英的,其中又至少有六个是与宁中英在一起喝过酒、聊过天的。一个市的工业系统就是一个小圈子,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更何况宁中英又是一个喜欢交际的老油条。
“老宁,前两年不是听说你滚蛋下台了吗?怎么还赖着不走啊?”
“老宁,咱们这么好的交情,有什么业务你不直接交给我们做,还搞什么招标,太见外了吧?”
“宁厂长,我们厂的实力你还不了解吗,17个配件我们都要了,保证达到质量要求。”
台下的人开始起哄了,企业领导们在一起开会的时候,一向都是这样的风格,即使柴培德在台上,对此也不会介意。计划经济年代里,每一家企业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他们虽然也受上级部门的领导,但同时上级部门也经常需要求他们提供各种经济上的支持,所以他们有些放肆的举动上级部门也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听到同行们的喧嚣,宁中英笑容满面,他抬手往下按了按,示意众人安静,然后说道:“我老宁的为人,大家还能不知道吗?如果不是念着各位老朋友,我们接的这些配件,早就拿到红泽、岑州那边去做了,海东省的几家大厂子,前些天还跟我打招呼,说想接一些业务呢。结果呢,我一概都给回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老朋友,我们青锋厂不能不讲交情吧?”
“哗……”下面又是一阵掌声,表示对宁中英这番话的感谢。不过,台下那些脑子清醒的人,在鼓掌的时候力道却小了几分,他们分明能够听出,宁中英这话柔中带刚,表面上大谈交情,实际上却是在警告大家:我是有备胎的,你们如果达不到我的条件,那我可就对不住了。
青锋厂要寻找协作单位,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在北溪市的范围内。一来企业之间距离比较近,物流成本和沟通成本都更低,当年的交通和通讯远远无法与后世相比,一个铸件运300公里就需要花掉两三天时间,成本不可忽视。其次,则是同在北溪的工业体系之内,如果有些矛盾,也便于通过北溪市政府来协调解决,如果如宁中英说的那样,跑到海东省去找企业协作,出了问题光是两个省之间的扯皮就能够扯上半年。
但是,有这样一些理由并不意味着青锋农机厂就必须受制于北溪市的企业,如果大家条件谈不拢,人家的确是可以另请高明的。这年头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生产任务不满的情况,青锋厂竖起招兵旗,不愁没有吃粮人。
宁中英一上来就放出这样的话,那份公事公办的意思就昭然若揭了。有些原本打算与宁中英套套瓷,以更好的条件拿到协作任务的企业领导,悄悄地打消了这样的念头,转而开始与自己带来的生产科长、技术科长商讨起如何竞标的思路来了。
接着,宁中英把冷玉明喊上台来,让他给众人介绍这次招标的17个配件的具体技术要求。与此同时,萧东平带着十几名从车间里抽调上来帮忙的女工,把一份份印刷精美的招标文件发到了参会各企业人员的手上。
为了印刷这些文件,青锋厂花了好几千块钱。秦海原本建议向投标企业收取标书费,被宁中英给否定了。大家还没有花钱买标书的习惯,招标在北溪的工业系统内也是第一次。如果在这个时候收取标书的费用,难免会招来各种非议,尤其是那些买了标书又没有中标的企业,估计更会发牢骚。同在一个系统之内,为了这么一点事去与其他企业结怨,是很不值得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