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南洋之行(4)-《大明仙人》


    第(2/3)页

    妈祖庙离王家村寨有四十多里路,朝山面海,从建成到今天也有几十年了。原本不过华人海商跟渔民筹资兴建的一处祈福宫观。到后来却渐渐成了周围百里方圆华人宗族之间的一次年度庙会所在。

    既是为了乞求神佑,也是为了联络乡谊。毕竟大家都身处海外,都面临同样的威胁。借妈祖圣诞来相互联络,共商事宜就很有必要了。

    今年的妈祖圣诞原本也不过一年一度的祭祀典礼而已。现在了尘出现了,而且会主持祭神,出于对于在世仙人的尊敬,且珍惜这么一次来之不易,可能错过了以后再也没有了的机会,王家村寨附近的所有村寨都决定临时提高规格。以来求得庇佑,二来,这不是有事情要商量么?

    这天天气晴好。四周赶来参加的妈祖圣诞祭祀的华人渐渐地竟然汇聚成了一条庞大的人流。了尘跟朱载墲都有些吃惊,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小小的地方竟然会有如此多的华人。

    二十多里路不过几个时辰的路程,若是有马车,或者牛车或许还会更快一点。妈祖庙的附近散落着好几个华人村寨。既可以维护看守妈祖庙,也能为比较远的华人香客提供住宿的地方。

    了尘看到的妈祖庙并不大,十多亩的面积,坐落在了一个小小的山头之上,远远地还能看见一片碧玉的大海。几十载的风雨使得原本金碧辉煌的庙宇已经有了一些斑驳,但也更添了一份份沉沉的岁月气息。

    妈祖庙倒是有庙祝的。负责妈祖庙的日常维护和接待香客。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的道士主持。所以民间气息更浓一点。(妈祖是道教女神,跟佛门没关系。至少明代是如此)

    了尘牵着朱载墲的手,在各族族长的簇拥下登山拜庙。妈祖庙的庙祝早就知道了今天会有一位神仙似的道人来到妈祖庙,所以早早地再庙门前迎候,看见了尘跟朱载墲很是一愣,虽然两人的确都是一副道装打扮,但跟庙祝心中的神仙模样实在相差很远。

    神仙不该都是鹤童颜的老人么?怎么来了一个青年跟一个小孩?

    庙祝带着疑虑跟小心(怕了尘抢饭碗罢!大凡香火鼎盛的庙宇,收入都是很可观的)随着了尘直接来到了天妃宫外。这里便是妈祖庙的主殿了。

    妈祖尚红,一身红色宫装打扮神像高立神台之上,宝像端庄而慈悲。或许因为妈祖是现世神灵,而且还是真正的闽粤自己人,所以闽粤甚至海外华人对这位大海女神尤为亲切。从妈祖的称呼上就能看出来。

    了尘带着一脸严肃的朱载墲走入大殿。拒绝了庙祝送来的高香,反而双手晃了晃,手中便多了六支很是纤细的清香。

    这几支香自然不是凡品,是可以真正作为呼唤神明,通灵达天的存在。

    朱载墲跟着一位道士师公,庙宇宫观自然进得不少。对烧香拜神的仪程很是熟悉。朱载墲默默接过了了尘的三支清香,三叩之后,径直将清香插入了香炉。清香无火自燃,惊得旁边的庙祝眼珠子都快出来了。

    当了尘神前稽,清香三柱之后,妈祖庙不远处的海面上突然无风浪起,庙宇内的钟声更是震天而鸣,海上涌起阵阵霞光,然后竟然朝着妈祖庙扩散而来。

    七彩流光,霞光万丈。庙里庙外的华人顿时全都被这神迹吓傻了,待得反应过来之后,山上山下已经跪满了虔诚的信众。天空中神乐响起,似有似无的天籁传来,妈祖庙十里方圆所有的信众顿时感到心中一片宁静安详,犹如风波不起的大海,仿佛天地一下子都广阔了许多。

    庙内庙外,无数虔诚着喜极而泣,口颂着天妃娘娘的神明,叩谢神恩。直到霞光消失,钟声回复宁静。庙祝从神迹中醒过神来,再看向了尘跟朱载墲的眼光便已经再也没有了一丝怀疑。

    没有什么比神迹更能坚定信众的信仰,也没有什么能比“神之名”更让人敬畏。

    有了这场神迹,诸位族长的商议过程无意顺利了很多。毕竟海外立国,对所有华人都是一件好事。华人的国度,华人自然都是国族。当王家族长拿出了盖着太子印鉴的告身谕旨的时候,也无疑打消了诸多族长的疑虑,增加了无比的诱惑。

    当然,要立国,现在人还太少了。在场的组多宗族加起来也不过万把人。立国不是儿戏。少不得还要到处联络,集结起更大的力量来面对立国之后土人的反扑跟西夷洋人可能的举动。

    至于怎么立国,自然要在妈祖娘娘圣诞祭祀之后商议,少不要用几年的时间来筹备。而且是否成功,光凭王氏族长的拿份谕旨可不行,还得大明朝廷官员亲自来认可。只有拥有母国的支持,立国才有可能。

    但只要诸位宗族族长肯在明天的祭祀大典上面对着妈祖娘娘下誓言,立国之时便算定下一半了。

    作为神恩眷顾的起始,了尘跟朱载墲无疑成了焦点。不是身具道法的在世仙人,如何能得到妈祖娘娘如此眷顾。毕竟只有神仙才能跟神仙拉上关系,也只有天命之人,才能让妈祖娘娘亲自展现神迹。

    .....

    月光下的大海,温柔而神秘。了尘站在了妈祖庙附近的临海山崖之上,随着海上朦胧地雾气扑来,了尘的身影,在月光之下显得非常神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