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情窦初开(一)-《冒牌小太监》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延英殿的院子寻常人是不得随便出入的。来兴儿听说有人在院外等着要见自已,忙随庞明出了大殿,来到院门外一看,只见锦屏正来来回回不停地溜着腿儿,显见已在此等候多时了,心里一热,表面却仍嘻笑着上前招呼道:“你的耳目倒是灵通,我这才一回来,你就知道了消息。娘娘和雪晴公主都还好吧?”
锦屏闻声扭过头,眼见院里出来的当真就是来兴儿本人,不禁欢喜得拍手叫道:“我本以为宫中的几个小子一早起来闲着没事,在唬着我玩儿。不曾想当真是你回来了。走,快随我去见娘娘。”说着,上前一把拉住来兴儿就要走。
来兴儿想起在泾州临别时于承恩曾托自己向两位贵妃呈献礼物的事情来,他也不懂得大臣向后宫嫔妃送礼须避人耳目的规矩,当下吩咐庞明带着几名小宦者抬上那两个朱漆箱笼,一路招摇过市般地随着锦屏向后宫走去。
锦屏误以为是来兴儿从逻些城带回些礼物回宫孝敬娘娘,也未加多问,倒是来兴儿走着走着,觉出有些异样来,问锦屏道:“毓秀宫应该从此地往正北的方向走,你怎么领着我们朝东走呢?再说,这宫里的人都怎么了,走起路来都显得慌慌张张的,迎面碰到了,连个招呼都不打?”
锦屏用手一指来兴儿身后的庞明等人,恨恨地答道:“他们没告诉你吗?前几天宾皇子在毓秀宫被人砍去了脑袋,皇上限期抓拿凶手。于是,李进忠、禄光庭便趁势在大明宫大开杀戒。短短的三天之内。就杀了有几百名宫人、宦者。如今大明宫中人心惶惶,人人都害怕被李、禄两人手下的‘靖宫差房’认做是留在宫的张氏眼线,招来杀身之祸,才闹成了现在这副样子。”
“三天杀了几百人?!张皇后当真留下了这么多的眼线在宫中?”不知怎地,来兴儿又想起了东夹城龙首渠边的那个雨夜,心中说不上来是种什么样的滋味儿。
“哪儿会有那么多!要我说,只怕十成里有九成都是被他们给冤杀的。”锦屏忿忿不平地答道,“我真没想到。他们这些个五根不全的宦者一旦使起狠来,简直比起兵造反的危不全还要残忍、无情上十倍!”
来兴儿听她用他们来称呼宦者,显然未将自已包括在内,情知自己未曾净身的秘密已被她瞧到过,脸腾地一红,扭头心虚地瞧了瞧庞明等人,见他们都低着头忙于赶路,浑似没有听到锦屏的话一般,这才略微感到心安些。
他毕竟没有亲眼目睹宫中众人被杀,听锦屏一竿子便将所有宦者都扫到。少不得要为无辜的宦者争辩几句:“谢省监就不像是心肠歹毒之人嘛,还有我师叔……”
锦屏闻言一怔。随即叹道:“你说得倒也不错,只是你提到的这两个,一个已经死了,另一个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现在内侍省实际当家掌权的只有禄光庭一个。”
“谢省监死了?”来兴儿的心猛地往下一沉,正要向锦屏探问究竟,只听锦屏说声:“咱们到地方了。”
来兴儿闻声,抬头注目观瞧,只见出现在面前的这处格局轩敞的宫院门楣上题写着三个金漆大字:宝象宫。
“宾皇子出事后,娘娘担心雪晴在毓秀宫住着害怕,就向皇上提出移宫,经皇上钦点,便搬到了这里。”锦屏边在前面引领着来兴儿等人往院内走,边向他解说道。
来兴儿带着庞明等人走进院子,见这宝象宫院内亭台楼榭一应俱全,无论规模、形制都远胜于毓秀宫,不禁点头赞道:“真是一所好宫院,在这大明宫中也只有娘娘住得。”
锦屏返身凑近他,低声说道:“你可别在人前这么说。这里先朝时曾住过两位皇后,为了这个缘故,丽贵妃听说娘娘母女挪来宝象宫,心里很是不爽咧。”说罢,摆手示意来兴儿在院内稍候,自己则快步走进正殿前去向景暄通禀一声。
景暄听到锦屏来报说来兴儿从逻些安然返回长安,很是高兴,当今传命要来兴儿见殿相见,且叫他站在自己跟前,上上下下、不错眼珠地仔细审量着他,面带微笑,连连赞叹道:“黑了,瘦了,但看着比离开长安前更结实,也更精神了些。这一路上来回奔波,吃了不少苦吧?”
景暄一见面发自心底的一番嘘寒问暖,令来兴儿此时才打心眼儿里生出真正回到家的感觉。同延英殿中皇帝冷冰冰的封赏相比,景暄极为平常的一句问候更使他感到弥足珍贵,心中充满了温暖和亲切。
“你,找到母亲了吗?”景暄一眼瞥见来兴儿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略微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照直问了出来。
来兴儿摇摇头,将自己随使团赴逻些寻母的前后经过和在泾州时意外从于承恩口中得知母亲曾经身在九成宫的情形仔仔细细向景暄叙说了一遍。
锦屏在旁听罢,不待景暄开口说话,已是禁不住杏眼圆睁,翻脸怒骂道:“这个杀人不眨眼的老匹夫,也恁会捉弄人了。那个什么吐蕃大将军府里根本就没有赎买过汉人婢妇,他无端地编排出一通瞎话来,骗你不远千里的,到逻些城走上这一回,究竟想做什么?”
景暄用严厉的目光及时制止住锦屏,问来兴儿道:“你这次回到长安,可是准备着去当面向晋国公问个明白?”
来兴儿眼都没眨一下,立马答道:“当然要问。三个月前,我初入大明宫当差时,他曾让我看过一块写满日志的布,那上面的确是我母亲的字迹,因此,我才相信了他所说的一切。这回,我实在想不出他因何要诳骗我,害我到逻些城苦苦寻母。”
景暄转身坐下,若有所思地说道:“本宫想,晋国公这么做,可能是因为睦王的原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