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零一章 东洋盟主-《军阀天下》


    第(2/3)页

    本来他们已经成功,但是因为俄国连同德法的干涉,被迫屈服,退出了辽东半岛,因此,日本耿耿于怀。他们的军国主义情绪,迫切希望通过战争释放出来。

    他们通过和英国联盟,得到了他们迫切希望的资金和援助,同时,当时并不显山露水的美国,也站在他这一边。那么在英美的支持下,日本的求战**,尤为强烈。

    沙俄,一个老牌军事强国,号称欧洲宪兵,但是,出于对土地无止境的**,以及获取不冻港,真正走向世界的战略驱使下,沙俄抓紧了对中国的入侵。

    首先,利用日清战争调停的机会,迫使日本退出中国东北,而后,又利用所谓恩人的身份,与清朝签订了“中俄密约“,利用修筑中东铁路的机会,占领了辽东半岛,尤其是旅顺港。

    那么,八国联军之后,俄国更加看到了清朝的软弱可欺,毫不客气地大举入侵东北,妄图完全把东北变成他的黄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可以随时地把士兵,装备和战略物资以及殖民者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东北。法国和德国,是沙俄不怎么得力的支持者。

    这种做法,是日本最为痛恨的。就是说,沙俄,已经挡住了日本侵略的道路。

    在这种形势下,清廷的政治和军事系统已经腐朽至极。清廷统治者们,念念不忘的还是他们的统治地位不容动摇。

    虽然曾经的李中堂,很早认清日本侵略的本质。但在在清廷的上层都认为日本国小民寡,不足为患。

    李鸿章安排吴长庆,袁世凯在朝鲜练兵,与日本对抗,并且花大心血,打造北洋水师。

    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他处心积虑的想制衡日本,于是来了一出“驱虎吞狼”之计。想利用沙俄的军事实力来遏制日本的野心。按他的想法,沙俄的重心始终在欧洲,对于远东和中国,只要给与一定的好处,俄国熊必定能听话,成为中国的打手。

    他的计策终于在去年成功的上演了,局势确实按照他的希冀的方向在走。日俄终于对撞,虽然他这个时候已经看不到了。

    日俄战争从日俄两国总体军力来看,日本远远落后于俄国,但是日本占有地利,可以很快地从本土运送兵力。因此制海权是个关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