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历史之好汉(上)-《旗门》
第(2/3)页
秦新仿佛没什么事似的,“这位乃是在下的兄弟石头,向兄请坐,豆子哥,你也坐。”他使了一个眼色给石头,示意他见机行事。
豆子笑嘻嘻的坐了石头的身边,“可不敢当,秦大哥叫我豆子好了。”伸手大大咧咧的在石头肩膀上一拍,“兄弟,你可真象一块石头。”
“妈的。”向军瞪了石头一眼,“没大没小的,给我老实的在那坐着。秦兄见笑了。”这番姿态倒是使他气派十足,谁知他接下来嘿嘿一乐,“不过秦兄,这石头兄弟却是真的便如一块石头。”口中说着,他居然就在石头的胸口拍了一下,“咦,十三太保横练!高手!”敬佩之色在向军的脸上一闪而过,但他随即象是想起了什么好玩的事,邪邪的笑了起来,“能把十三太保练到这个地步,石头兄弟,你应该还是童子身吧?”
向军与豆子一起大笑起来,活脱脱一付街头二流混混的样子。石头面色安然,端坐不动,甚至还无所谓的咧了一下嘴,他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调笑。山城游击队说是游击队,还不如说一帮热血义气的江湖好汉,自发组成的一个专门打鬼子的帮派组织。这一点上,王队长与丁政委都一明辩于心,所以他们带领这二十几人,从来就不提什么所谓的救国救民,更多的是以兄弟义气,来感化他们。尤其是丁政委,他曾留学苏联,虽然只是个体育教师,但毕竟见识不同,时常拿些什么岳飞抗金与反清复明的故事来,也使得山城游击队一众兄弟民族气节大起。但这些汉子毕竟来自于市井山野,本就是个个豪放不羁,山城游击队又只能活动在山林之间,平日之乐便是互相取笑。石头因为练习十三太保横练,还真的是个童子之身,但向军的玩笑比起游击队中,兄弟们的各样段子,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哈哈”笑了几声,向军觉得有些尴尬,拿起酒壶倒了两杯酒,自己持起其中一杯,当的一碰,“秦兄见笑,向某向来厮混于市井之中,无拘无束惯了,倒不是有意对石头兄弟……”随即举杯,“借花献佛,秦兄,请!”
“江湖儿女,率性而为之!”秦新一饮而尽,心中盘算不定。他这次入城寻药,早已经对山城的形势做了分析,他们与鬼子游战了几个月,始终没有让鬼子摸清他们的底细,而鬼子所能知道的仅仅只是,这支山城游击队的队长,是正规新四军的军官出身,其他队员均一无所知,但双方毕竟有过正面交锋,又是以多围少,猜都猜得出山城游击队此时的状况。医药比弹药是他们更需要的,因为在日军将山城游击队围困起来前,倒在他们手中的鬼子尸体上,冷兵器的痕迹比子弹多的多。
所以秦新知道,此刻在山城之中,对药品的流通与药铺,鬼子一定是严加防范的,游击队里几乎人人有伤,所需的药品数量很大,秦新只要到任意一家药铺中,购买半数以上游击队需用的药品,便会引起鬼子的注意。
秦新是本地人,对山城比较熟悉。本来他是想在山城之中,寻到一家中医铺,带些中草药回山,鬼子占领山城后,对中医的控制并不是很严格,在山城里可以随意的找到数家中医药铺,但中医配药讲究火候药引,以现在山城游击队的处境,纵然各味药材充足,却也不可能点火熬药,况且朱大勇与曹亮的伤势,必须紧急救治,标本兼治和以养为主的中医,是解不了这个急的。
于是几经思索,秦新便想到了向军。向军是土生土长的山城人,自小便混迹在这条街上,秦新曾与他有段时间的来往,只是不曾深交。当时街上有一人名为刘四,可是说就是那种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的亡命之徒。整条假上也就向军敢不将他放在眼里,其他人一看见刘四,无不退避三舍。有次刘四敲诈一个乡下菜农,那菜农实在拿不出刘四所要的数目,刘四便对其大打出手。向军实在看不下去,忍无可忍终于与刘四发生了冲突,两个人恶战了一场。那个时候的向军年仅二十出头,初生牛犊不怕虎,最后自己一身鲜血的,提了把菜刀,将那刘四砍成重伤,就此成名。
是以两个人虽无深交,但秦新认为在向军的骨子里,流淌着一种血性,同时,也正是向军这种街头流氓混混的经历,让秦新相信向军绝不会成为日本鬼子控制的走狗。向军这种人,要么便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赖,要么便是欺软怕硬的小瘪三。不过多年没有见面,秦新也拿不准今日今时的向军,是否还是当年的热血少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