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到了校长办公室,赵伦还没开口,余言先问道:“作文集?” 赵伦一愣,点了点头,刚要说什么余言直接递过去三篇文章:“整体水平就是这样,你可以先看看行不行。”这三篇正是孔乙己和两篇杂文,反正自己记着的也就是鲁迅的杂文了。 赵伦没接,摇了摇头:“我们是有规定选题和方向的。” 出版说到底毕竟是一种商业性行为,也因此出版社很少接受来稿出版,通常都是确定看点和选题方向后给出思路约稿作家,因为这样的风险不容易赔钱,前段时间灵异风盛行就是这样。 余言点了点头,大约知道这事,收回手里的三篇文章:“什么方向?” “叛逆另类方向,”赵伦说道,“我们想把你塑造成这个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反叛者形象,所以我们需要你写这种风格的文章。”这观点和廖伟想的竟然一模一样。 余言哦了一声,心道这不是韩寒的路么,说实话自己不是太愿意,想了想余言开口:“我想要一个天才的形象。” 赵伦一怔:“啊?”他似乎没想到会得到这种回答。 “我想要一个天才的形象,”余言又重复了一遍,“一个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天才以及文学的天才。” 赵伦怪异地看着余言接着笑了起来,一种有意无意的嘲讽的笑,天才?太可笑了,应试教育下的天才自己不知道,但这个传统文坛已经不允许有天才了。 “你知道天才的标准么?至少你那篇赤兔之死差得太远。”赵伦很讨厌这种所谓的天才高中生,其实赤兔之死这文章真的差得远么?不见得,但他当然怎么贬低怎么说。 天才这个大家别想着下一章就啪啪啪马上打脸,不可能的,我想写的稍微现实一点。小事可以瞬间反身装逼打脸,大事就算了,太快了太无脑,我想稍微有脑点,稍微就行,当然了,小型打脸还是有的。 第(3/3)页